從貧窮的大西洋島國,一躍成為歐洲第二富國,愛爾蘭曾是閃亮的歐洲經濟之星。如今,昔日的“凱爾特之虎”負債纍纍,正等待著來自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是房地産的快速發展,打造了愛爾蘭神話;也是房地産泡沫的破碎,把它拋向危機的邊緣。房地産業,如何從愛爾蘭的“致富經”變成“緊箍咒”?
悲情一刻:
愛爾蘭向現實低頭
在愛爾蘭生活了30多年,陳敏琪很少見到丈夫丹尼斯如此難過。“聽到愛爾蘭要向其他國家伸手借錢的消息後,丹尼斯喝醉了。他覺得,好不容易才富起來的愛爾蘭,又要回到上世紀70年代的窮日子裏去了。”
11月21日,星期日。愛爾蘭總理考恩當天晚上宣佈,愛爾蘭政府正式向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金融援助方案。歐盟隨後發表聲明,歡迎愛爾蘭的救助申請,並保證提供援助。據估計,援助規模至少會達到850億歐元。
之前,愛爾蘭堅決表示不要援助。因為它擔心像希臘一樣,一旦接受救助,就要接受苛刻的附加條件,就等於把國家主權交給了別人。但這一刻,很多像丹尼斯一樣的愛爾蘭人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單靠自身,昔日的歐洲富國已經無法走出財政困境。
目前,愛爾蘭銀行在國內共負債5000億歐元,是愛爾蘭國內生産總值(GDP)的3倍多。僅2010年,銀行業的損失就高達350億歐元,超過愛爾蘭年度GDP的20%。銀行處於破産邊緣,政府出面救助,卻背上沉重的國債,達到了歷史上平均年度債務發行額的27倍,成為財政巨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