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返亞洲”
從去年到今年,美國對與東盟的峰會一直保持高調。包道格和鮑爾都認為,這是為了顯示美國對東南亞重視,並將其視為實施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步驟之一。
所謂“戰略重心東移”、“重返亞洲”,並非奧巴馬政府剛剛提出的,早在10多年前,美國就已經有了這種戰略構想。但近10年來,美國深陷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這兩場戰爭之中,消耗了大量精力和財力,所謂“重返亞洲”成了空談。
如今,美國已經從伊拉克抽身,結束阿富汗戰爭也是遲早的事。不管在這兩個國家的戰果如何,美國可以從中抽身,將精力投放到亞太地區,已經具備了現實條件。
包道格認為,過去兩任政府對重新建立與東盟的聯繫並沒有成功。1997年克林頓政府在東南亞金融風暴中的消極態度,使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很失望;2004年印度洋發生海嘯,泰國和印尼是重災區,布希政府對他們進行了強有力的援助,但當時布希政府與東盟建立更緊密聯繫的努力還“不完整”;現在奧巴馬政府在重建與東盟的戰略關係方面已經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今年2月美國國防部發表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清晰地表達了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路線。報告明確將東南亞國家歸為三個類別:包括菲律賓和泰國在內的“正式盟友”;包括新加坡等國家在內的“戰略夥伴”;包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越南在內的“可預期的戰略夥伴”。該報告稱,美國有意“加強”與馬尼拉及曼谷的聯盟關係,“深化”與新加坡的合作,並同雅加達、吉隆坡和河內“發展新的戰略關係”。
“南海問題”或在議題之中
今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在出席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時曾表示,美國深切關注中國與東盟“在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的爭端”,因為“爭端妨礙了海上貿易的開展”,事關美國“國家利益”。
這是美國政府首次公開明確表示介入南海爭端,並把本屬於雙邊問題的南海問題推向國際化,使“南海問題”成為中美關係大局中的一個新的摩擦點。此次美國東盟峰會的議題會否涉及“南海問題”,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美聯社19日發自馬尼拉的報道稱,奧巴馬將在峰會期間向東盟領導人呼籲各方和平解決南海爭端。雙方在峰會後還將發表一份“包含美國看法”的聯合聲明。根據美聯社預先得到的聲明草案,該聲明將反對“任何爭端國試圖在南海爭議中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聲明還將按照美方的提議,重申“航行自由”以及地區穩定的重要性,呼籲各方尊重國際法以及在南海的“無阻礙貿易”。
報道還稱,一份峰會準備會議的秘密報告顯示,美方在準備會議上對東盟各國大使表示,希拉裏在越南的表態“已經獲得回報”,中國“明顯退到更合作的道路上”。報告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説,最近一次在北京的會晤中,美中雙方討論了如何期待爭端國在南海地區的表現問題,美國官員令中國官員確信,希拉裏的言論“不是針對中國”,而是“説給所有人聽的”。
包道格認為,美國與東盟加強關係之舉並非“遏制中國”,但事實上卻是在平衡中國在東南亞日益擴張的影響力。他認為,中美在東南亞的競爭並非“零和競爭”,而是“良性競爭”。
鮑爾也認為,美國與東盟領導人在峰會上即使談及“南海問題”,也將是“間接的”。他説,在過去20年裏,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建立了緊密的經貿聯繫,中國在該地區保持活力,對東南亞所有國家都有利。(駐美國記者 楊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