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GDP超過日本,“終於”成為世界亞軍。這自然也引發海內外媒體的極大關注。在此前後,中國官方和學界不斷對外強調中國依然是發展中國家。值得注意的是,從本次GDP數據發佈後的輿論情況來看,這樣的呼籲似乎已經得到很多媒體的認可。不僅國內媒體正在走出大踏步走出GDP的狂歡,而且相比以前,國外媒體看待這一問題也比過去客觀許多。不少外媒的報道在肯定中國經濟進步的同時,也看到了GDP存在的局限性,不再將其簡單等價為中國經濟的實力。
已有近140年曆史的《每日新聞》是日本最大的報業巨頭之一。9月1日該報刊發了其編委潮田道夫的文章,認為日本GDP實際是中國的3倍。文章援引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雄野英生的評論稱,日本雖然在GDP上被中國超越,但如果扣除通貨膨脹的水分,按實際GDP來計算,仍是中國的3倍。
美國彭博通訊社也在9月1日撰文稱,中國的經濟局勢比投資者們想像中的要複雜得多。有學者指出,1937年中國的GDP是日本的三倍,但GDP構成大有不同。1937年,中國工業總産值僅13.6億美元,而日本工業總産值近60億美元,是中國的4.4倍。當時,中國現代工業僅佔國民經濟總産值的10%,而且這還包括相當數量的外資企業的産值在內,而同期的日本,現代工業佔國民經濟總值的80%。那時中國的GDP總量多於日本,但是根本不能作為國力強弱的比較標準。
其次,相比GDP,每人平均GDP是更重要的指標。《華盛頓郵報》意識到這一點。該報8月17日的報道説,“中國認為幫助窮人比經濟排名更重要”。第二季度,日本GDP為1.286萬億美元,低於中國的1.335萬億美元,但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在每人平均方面依然是“世界較窮國家”之一,去年中國每人平均收入為3600美元,而日本則是37800美元。法新社的報道也強調,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有上千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
對於中國GDP何時將超過美國的話題,美國的智庫和媒體有的説2020年,有的説2030年,還有的説2050年。但8月24日《福布斯》的報道則認為,一國經濟飛速發展不會持續很久,而目前許多預測的出發點是經濟持續的高速增長。該文作者表示,最終,成本上升,國內壓力加大,固有的局限將制約經濟增長。
作者還列舉了中國經濟難以超過美國的五大原因。第一,如果説水是“新的石油”,那麼中國將面臨一個缺水的未來;第二,中國的能源需求急劇上升,可是國內卻沒有足夠的資源;第三,食品是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第四,中國迅速老齡化的人口和不斷萎縮的勞動力或將顯著放慢經濟增長步伐;第五,中國式的增長在起飛階段迅速發展,但是後期的增長卻通常比不過更為開放的社會。
從域外傳來的這些聲音,也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地看清自己。GDP超過日本固然是好事,但不要被這些數據衝昏頭腦,踏踏實實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才是正道。(王衝 知名時事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