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到了和第三世界説“再見”的時候了麼?

時間:2010-04-27 13: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4月25日,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春季會議通過決議,向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轉讓3.13%的投票權,使後者的投票權比例達到47.19%,接近半數;而被稱為“世行改革最大贏家”的中國,投票權比例增加至4.42%,已超越德國、法國、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在世行投票權位居第三的舉足輕重的國家。

  按照許多國際媒體的説法,通過這次改革,中國在世行架構中真正獲得了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發言權,成為被國際承認的、貨真價實的經濟大國。世行行長佐利克在會前曾表示,第三世界的概念“已經過時”,到了將這一概念取消的時刻了。

  世行在此次投票中就並未使用“第三世界”,而使用了“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概念,顯示出“取消第三世界概念”的決心。而中國此次投票權比例一下提高了1.65%,佔了“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所增加投票權比例的一半還要多,給人的感覺,仿佛業已“轉型成功”。不論“第三世界”的概念是否真的過時、是否真的要取消,照一些人的看法,中國從此無需“與絳灌為伍”、跟第三世界相提並論,而可以堂而皇之地和他們説再見,加入到富人俱樂部行列去了。

  《荷馬史詩》裏有個故事,説大力士海格力斯力大無窮,但力量的源泉來自大地之母,當英雄赫拉克裏斯將他的雙腳舉離地面時,他便失去了這無窮的力量,結果喪失了生命。中國是世行改革最大贏家不假,但這一勝利成果,並不單純來源於中國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同樣來源於其身為第三世界的一員,是公認的第三世界國家代表和代言人之一的特殊身份,沒有這樣的身份,單打獨鬥的中國,很難於如此短的時間裏在素以保守著稱的世界銀行獲得如此快的地位提升。

  毋庸諱言,不論是佐利克還是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希望中國儘快和第三世界説“再見”。從正面角度看,這是對中國實力的一種承認,一種尊重;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隱含了希望將中國和第三世界切割,使之成為雙腳離地、力量枯竭的海格力斯的想法。

  不論哥本哈根峰會還是人民幣匯率改革,發達國家最頭疼的,就是中國背靠發展中國家的鼎力支援,來抵抗前者的要求和壓力。第三世界的認同和信任,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這個“海格力斯”的大地,是巨人的力量之源。從哥本哈根峰會上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倒戈,到近期巴西、印度突然站到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第一線,都可以看到,隨著中國地位的被拔高,隨著發達國家遊説活動的強化,這片“大地”原本就有變松、變軟的跡象;而中國獨攬新增投票權的一大半,也會讓不少發展中國家産生更多異樣想法,讓大地變得更鬆軟。此刻中國應該做的,是積極協調與第三世界夥伴的立場,繼續取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援,而不是好高騖遠。

  此次世行提高發展中國家投票權,一個重要目的是增資(總共增資35億美元,是20年來首次),以填補資金缺口;而發達國家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元氣大傷,無力承擔這筆開支。經過這次改變,發展中國家取得近半投票權,但仍處於下風,且投票權合則不少、分則不多,仍難與美歐等發達國家抗衡。中國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共同利益所在,是通過協商、組合,構建一個投票權總比例超過15%這個否決權底線的“安全統一戰線”,以確保彼此共同利益不受侵犯。在雙方仍然有共同需要的情況下談“再見”,對各自都並無好處。

  還應看到,投票權的改革主要犧牲了歐洲國家的利益,法、德、英等國投票權都有明顯下降。而美國僅從16%降到15.85%,不但下降比例微乎其微,而且仍然獨佔超過15%否決比例的投票權。對此,歐洲國家已嘖有煩言。在歐洲看來,給中國增加發言權並不過分,但理應由原本發言權最大的美國而非歐洲國家“讓利”。中國獲得更多票權固然是大好事,但如果協調不好與歐洲國家的關係,很可能導致歐洲遷怒于中國,使中國的名義投票權增加、實際話語權反倒下降的境地,陷入更大的孤立。

  由此可見,于情于理,中國都應更審慎、更謙遜,堅守“第三世界一員”的本分,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和第三世界揮手再見。(陶短房)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