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反“獨”促統

"非遺走基層"深入古要道 "今天巧人都到藍田來了"

2016年03月18日 14:40:00  來源:西安日報
字號:    

外觀精美,聲音清脆的泥哨引來了很多人的注意 (記者楊力攝)

  昨日,市群藝館、市非遺保護中心“非遺走基層,傳承進萬家”活動走進藍田焦岱鎮,這裡曾是中國古代的南北交通要道,留下過眾多文化遺存。雖然天氣寒冷,但各種非遺項目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本次展出的非遺項目,既有當地的藍田剪紙、藍田泥塑、藍田刺繡,還有關中秦腔臉譜、關中風情泥塑、打草鞋、魚化泥叫叫等。79歲的張亞蘭戴著眼鏡,她面前擺著威武的布老虎和各種虎頭鞋,外表精緻造型感很強。一會兒時間,她就用彩色布條縫出紅壽桃、黃色金魚等小巧玲瓏的香包。“這是藍田縣級非遺項目,我二十多歲就開始做刺繡,有五十多年了。”張亞蘭的作品引得幾位女士紛紛拍照、詢問。她旁邊的蔣國興正在桌子上專心致志“對付”一團泛紅的黃泥,“這是藍田産的泥,不用加棉花和紙,也不下墜。”兩把細扁不一的小木刀,就是他做泥塑的全部工具,幾分鐘時間,一個神采飛揚、仰面大笑的老農形象就出來了;做好了頭部,另一團泥捏出寬大的手足,拼接在一起再經雕琢。幾位圍觀的莊稼人熱烈議論起這個形象:“腳比臉大也有道理,腳不大,站不穩。”

  十二生肖的泥叫叫、各種草鞋、秦腔臉譜、彩色剪紙……豐富又飽含傳統的非遺項目、心靈手巧的傳承人,眾人忍不住讚嘆:“今天巧人都到藍田來了。”記者獲悉,市群藝館“非遺保護走基層”活動近年來已經走進百餘個社區、學校、集鎮,讓更多人認識了非遺,增加了保護自覺性。(記者陳黎)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