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建起了現代農業果蔬基地 記者 賴有光 攝
南寧日報社“走轉改”活動實踐基地在那蒙坡掛牌成立 記者 賴有光 攝
那蒙坡新農村,白墻灰瓦、綠水青山 記者 賴有光 攝
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訊(記者 孟娟娟)特殊的“黨課”開到了新農村,老編老記們腳踏實地寫好稿的意識也更為強烈。11月27日,南寧晚報黨支部的黨員及一線采編人員走進南寧市邕寧區新江鎮新江社區那蒙坡,開展生動而接地氣的主題黨課暨“走轉改”活動。
“山容水意那蒙坡,壯鄉竹韻新農村”。剛走進那蒙坡,大家就被美麗的鄉村風光所吸引。竹林環繞的清澈水塘裏鴨子悠閒地遊著,山坡上是一棟棟青瓦白墻的現代化小洋樓,中間或有幾棟青磚黑瓦的古院落,村道不是柏油馬路就是青石紅磚。不遠處的田間,一個個白色的蔬菜大棚連成片。
據介紹,那蒙坡有3個小組共162戶人家,去年啟動了新農村建設,在建設中充分尊重現狀肌理,按“五帶、五片、五組團”的自然空間佈局為基礎,融入壯鄉特色元素,對村莊進行了整體規劃設計。該村建設有嘹啰廣場、知青樓、外立面改造等30多個工程項目,還建設有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村中的水塘、小湖都能保持常年清澈。原先的古院落被保留了下來,古老的磚和石板也被利用起來,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除了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改變,村民的生活方式也變了。以前很多村民都外出打工,種地也僅僅是種水稻、甘蔗之類的,賺不了多少錢。現在村裏的勞動力基本上都回來了,有的辦起了農家樂,有的開起了小商店,有的則蓋起蔬菜大棚,種起採摘水果。
在記者編輯走訪的時候,一戶孫姓人家的農家樂剛接了一個幾十人的旅遊團,“賺了不少錢”。村裏的老奶奶在家門前聽著音樂跳起了廣場舞。“這新農村示範村真好,以後要是農村都像這樣,城裏人估計都想回農村了。”一位記者感嘆説道。
參觀結束後,南寧晚報黨支部開展了黨的知識和新聞業務學習搶答活動。“三嚴三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新出臺的規範黨員紀律的文件是什麼?”“説出幾個南寧市去年建設的首批新農村示範村名稱”……雖然冷風陣陣,但火熱的搶答讓現場的氣氛也熱鬧起來。
“這樣的黨課應該多開展,記者編輯都應該多到農村到基層看看,鞋子沾上泥土,稿子才有深度。”大家表示,部分記者編輯較少有機會走進農村,這次走進新農村的綜合示範點,切身體會到新農村的巨大發展變化,更感受到了農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本次活動讓大家更深地認識到只有紮根基層,才能寫出有溫度的新聞,以後一定要寫出更多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好新聞。
當天,“南寧日報社‘走轉改’活動實踐基地”在那蒙坡掛牌成立,南寧晚報的編輯記者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入各示範村開展“走轉改”報道,把更多鮮活的新聞奉獻給讀者。
鄉村遊也帶旺了村民辦的農家樂 記者 賴有光 攝
■新村采風
回鄉創業 在家門口就能致富
在那蒙坡村口的小廣場旁,有一處雅致的房屋,名叫“陸屋”。白墻青瓦,古樸雅致,開闊的庭院裏種著蔬果樹木,清新怡人。進入內院一看,這裡不僅是村民的居所,原來還是一家農家樂,為遊客提供農家菜和住宿。
肉質緊實的土雞肉、剛從地裏採摘的新鮮蔬菜、鮮嫩脆甜的竹筍……27日上午,這些正宗農家菜剛被端上“陸屋”遊客的餐桌,馬上被一掃而光,遊客徐女士還專門買了幾隻土雞,帶回去給家人嘗嘗鮮。
“我們對農家樂的建設堅持‘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鄉村元素’的原則,讓遊客能真正體會到農家生活,而不是像逛公園似的走馬觀花。”新江鎮人大主席陸仕冬介紹説,目前那蒙坡有4家農家樂,其中由政府出資幫助建設了兩戶農家樂示範戶,提供農家菜、燒烤、民宿和卡拉OK等旅遊項目。週末時遊客量能達到500至1000人次,到了節假日,如果不提前預訂,可能就沒有座位了。
陸仕冬説,以前村裏的年輕人總想著往外跑,如今那蒙坡的環境變好了,選擇回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在家門口就能致富,大家幹勁十足。”返鄉創業村民孫家富也和家人一起辦起了農家樂“富實人家”。此時,庭院裏擺放著不少新鮮果蔬、土雞、飲料等。原來,這幾天有幾名東北遊客在那蒙坡度假,選在“富實人家”留宿,這些菜便是為他們準備的。
“之前丈夫在外面打工,我就負責帶孩子,不僅辛苦掙的錢也不多,回來開了農家樂後,邊帶孩子邊掙錢,日子越過越舒心。”孫家富的弟媳李麗華笑著説,上個月他們的農家樂進賬1萬多元,既能照顧孩子,又能照顧老人,全家人一起幹活,關係更加融洽了。(記者 廖欣)
記者在田間地頭采訪 記者 賴有光 攝
■新村之變
産業發展作支撐
回歸鄉村“土”味
走進那蒙坡,一股原汁原味的“土味”撲面而來。清澈見底的湖水,美人蕉、蘆葦、睡蓮等水生植物依湖而長,一叢叢的刺竹在房前屋後搖曳,增添了幾絲“土”味;屋子前,長勢茂盛的紅薯藤套種小番茄;7000多米長的坡道、巷道硬化改造都是採用當地特有的紅砂岩為主材;土法建造的民宅均按原樣改造,青磚灰瓦白墻,外立面改造則注重凸顯壯民族特色及屋頂設計……
“去過不少綜合示範村,這個村子留給我們的印象最深,這裡還保留著濃厚的鄉土味道,讓返鄉的人還能認識路、找到家。”一邊走,記者編輯們一邊感嘆不已。
“要讓示範村回到真正的‘土’味,離不開産業發展的支撐。而且農民也不會‘洗腳上田’,還可以繼續回到田裏勞作。”陸仕冬説,近年來,邕寧區政府積極為那蒙坡牽線搭橋引進企業投資。通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以農民把分散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整片入股給企業的信託流轉、土地入股的方式,吸引有實力的農業企業投資。並採用“公司+農業合作社+農民”的合作模式,升級傳統農業,發展特色産業,重點發展優質果蔬、綠化苗木、畜禽養殖、農家休閒等産業,幫助農民實現致富夢。
陸仕冬算了去年的收入情況:一個大棚一次可以收西瓜1500~1750公斤,去年收了3次,一個大棚一年能收西瓜5000多公斤。60個大棚一年就可以收30萬到35萬公斤西瓜,總産值可達100萬元。按農民與公司“五五分成”的分配模式,那蒙坡村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可達到4萬~5萬元。
嘗到甜頭後,村裏還計劃年底把周邊的2000多畝土地全部流轉起來。華夏本草公司計劃分三期投資8億元,打造2000畝以中草藥園區為主的“農養文旅”相結合的綜合體。其中,一期投資3個億,建成現代農業、中藥養生、鄉村文化和鄉村休閒旅遊的綜合體,帶動村民轉變傳統種植方式,開發生態鄉村旅遊,通過資金收入、勞務收入、旅遊收益等多渠道增加收入。目前,土地流轉協議已經簽訂70%,爭取年底完成土地流轉手續的簽訂,明年正式開工建設,農民家門口“致富夢”的願景不再遙遠。(記者 淩劍伊)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