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學校組織海外遊學利益鏈:老師費用攤在學生報價中

2017年08月14日 09:15:16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學生評價兩極化  

  真正學習時間很短

  北京某中學的準高三學生王辰(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和家長都不準備報這種項目,“學校辦的都特貴,十一二天小三萬”。不過他表示,之所以有同學和家長們熱衷於此,是因為參加遊學項目就有一個結課證書,家長們都喜歡回家挂墻上。

  來自某重點實驗中學的高一學生小欣認為所謂“和外國學生友好交流”根本沒有實現,“和友好校活動是兩天,可是美國學生根本就不願意理我們啊。總聽別人説價格有點問題在裏面”。採訪中小欣也提到了學校海外遊學項目的價格問題。

  不過,在採訪中也有同學表示,不和家長一起出國可以鍛鍊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還有機會進入西式課堂感受文化差異,這個倒是自己出去玩體驗不到的”。

  專家:學校與商業機構 

  合作拿“回扣”違規

  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這種短期的遊學對孩子的成長髮展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作用不大,第一針對性不強,孩子的感覺還比較泛化,特別是年齡越小的孩子,對他的影響相對來講越淺,越沒有針對性;如果年齡大的孩子,記憶可能多一點。來回的奔波,沒有多少學習的成分,所以教育的價值不是太高。

  同時,他還表示,有些學校跟商業機構合作拿“回扣”,公立學校這麼做是違背相關規定的,如果有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舉報。如果證據確鑿,相關部門要進行相應的處罰。

  本版文/本報記者 雷若彤 武文娟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