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學校組織海外遊學利益鏈:老師費用攤在學生報價中

2017年08月14日 09:15:16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研學旅行被偷換概念 推熱短期高價遊學

  北青報記者梳理髮現,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其中指出:各中小學要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籌考慮,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同時指出“將修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是方向”。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其實這份意見所提及的“研學旅行”並非特指“出國遊學”,而是要求將修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其中措辭也並非重點偏向留學,而是指出“結合當地實際”,從而有益於孩子了解國情、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仔細讀這份文件北青報記者發現,其實意見實則更側重於國內研學:“研學旅行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産資源、紅色教育資源和綜合實踐基地等,讓廣大中小學生在研學旅行中實地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受中華傳統美德。”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文件一經發佈,不管是學校還是海外旅遊機構,第一反應是認為相關部門為遊學大開綠燈且開始助推這一市場,在採訪中也有不少遊學仲介機構提到了教育部的政策支援,並表示自己是與教育部門合作,強調曾經與各地的教育局都有過海外遊學的合作項目。

  聲音  

  家長陷“熟人尷尬”  

  呼籲理性消費

  對於價格高昂的海外遊學項目,有家長表示“班裏孩子很多都在報,自己不報怕孩子不高興”,認為如果周圍的朋友和孩子同班同學都在報名參加的話,即使自己不想給孩子報名,心裏也是過意不去的。

  也有家長認為應該理性消費:“我見過身邊的家長送孩子出國夏令營,其實孩子太小了,根本學不下什麼東西,孩子也挺受罪,性價比不高”。説話的這位胡女士是一個開學就上5年級小男生的媽媽,對於孩子的暑假,胡女士説,給孩子安排好學習和休息的時間,遠比去一些有名無實的海外夏令營要收穫更大。對於不少家長跟風把孩子送去參加高額的各種國外夏令營,胡女士説:我們也計劃讓孩子假期上個軍訓夏令營,也就兩三千塊錢,在裏面可以增加孩子的獨立能力,收穫也很不小。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