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大學生熱心幫朋友貸款買手機 對方不還錢還失聯

2017年06月20日 15:28:08  來源:長春晚報
字號:    

  本想幫助朋友,可朋友卻在被幫助後失聯,留下了5000多元的貸款,這讓在長春上大學的山西男孩范同學很失望。多次嘗試解決卻失敗,范同學説:“我希望他站出來,給我個説法。”

  理髮師來求助 幫忙貸款

  范同學是長春市某高校的大一學生。2016年9月,他在凈月區一家理髮店理髮過程中認識了理髮師“古某”。兩人在聊天過程中很投緣,還相互加了微信,成了朋友。2016年10月,“古某”通過微信跟范同學説,他的手機丟了,希望范同學幫他。“他跟我説想讓我利用學生身份幫他貸款,然後分期購買一台蘋果7手機。”范同學説,當時“古某”説學生身份容易貸款,就沒有多想,出於對朋友的義氣,將身份證、學生證和手機號碼等都提供給了“古某”,最後貸款4000多元,幫“古某”購買了一台手機。雙方約定,范同學幫“古某”貸款,“古某”定時還款。

  逾期不還款 讓人失望

  “他利用我的身份資訊,在一家貸款公司貸款並買了手機,每個月這個貸款公司都會短信通知我還款。”范同學説,不想,手機買完後,“古某”開始逾期不還款。“我從來沒想過能發生這樣的事,我幫他貸完款,他就開始躲著我。”范同學説,他曾多次因為還款問題和“古某”溝通,但“古某”依舊我行我素不還錢。范同學説,他十分後悔當時一時熱心幫“古某”貸了款,因為是用他的名義貸款,所以為了避免不良信用記錄,他一直在幫助“古某”還款,並希望“古某”儘快將錢還給他。

  “剛開始是肯見面,就是不還錢,後來他離開了這家理髮店,我就找不到他了,通過微信聯繫過一段時間,但他會時不時失聯。”范同學説。

  家人趕來 留視頻資料以備維權

  范同學將此事告訴了家人。家人非常擔心,於是從山西趕過來找到了“古某”。“我舅舅特意從家裏過來,並找到了“古某”談這件事,“古某”説他手頭有點緊,但會儘快將錢還給我。”范同學説,舅舅和“古某”的談話,他們留下了視頻資料,以備將來維權。之後,無論范同學如何與“古某”溝通,貸款卻一直沒有還上。“剛開始,我每個月催他還款,他説讓我定期給他發資訊提醒,可我每個月都發資訊提醒他還款,他還經常不還款,或者還不到指定額度,總是延期還款。”范同學説。

  理髮師失聯 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可是目前,他已經無法聯繫上“古某”。“後來我才知道,‘古某’不是他的真實名字,他姓陳。”范同學説,他通過之前理髮店的老闆,得到了“古某”的聯繫方式,但是“古某”不跟他見面,而且不接電話。“當時我幫他貸款是在手機上操作的。”范同學説,最後“古某”徹底不還款了,只好由家人出錢,連本帶利還了5438元給貸款公司。范同學説,5000多元相當於他一個學期的學費了,因為這件事讓父母替他操心,家人為了他奔波,他非常難過。他希望“古某”可以出現解決此事,將錢還給他。19日,記者試圖聯繫“古某”,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律師:保護意識薄弱 容易被騙

  對此,吉林良智律師事務所王晶律師説,大學生信用貸款是現在社會上一種以大學生個人的信用作為擔保,把貸款人(學生)作為單一責任主體,依據大學生未來可能的收益以及可能的良好信用預付。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比如大學生依賴於此過度消費,因為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薄弱而經常被欺騙,導致自己名下産生貸款,又沒有經濟能力償還的困境。事件中的范同學輕易相信所謂朋友“古某”,以自己名義發生貸款後,“古某”跑路,一旦范同學名下的貸款不還將會産生逾期等後果。

  建議報警維權 蒐集證據

  王律師建議案件中的范同學首先報警,看是否可以追究其詐騙的刑事責任;其次注意蒐集相關證據,包括與實際借款人簽訂的《欠條》《借款協議》《還款計劃》、銀行轉賬記錄、收據等證據,實際借款人的相關身份資訊(包括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聯繫電話)亦需要掌握。王律師提醒,利用大學生貸款衍生出來的詐騙手段五花八門,讓貸款創業、求學消費的大學生防不勝防。廣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要通過正規渠道貸款,不要隨意將身份資訊提供給他人,切莫貪圖小利而向網路、地下等非法貸款公司貸款,防止上當受騙。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