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揭整形美容亂象:假藥充斥市場 醫生資質參差不齊

2017年05月10日 09:48:16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臨近畢業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整形醫院,希望通過提升“顏值”為面試吃一顆“定心丸”。近日,天津市一家醫院的醫學整形外科為應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整形美容熱潮,開設“大學生就業整形專場”,引發廣泛關注。“顏值熱”的背景下,火爆的整形行業究竟現狀如何?背後又存在哪些風險需要警惕?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假冒美容針劑觸目驚心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美容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最近幾年,我國整形美容人數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我國整容人口規模已達到850萬人,且這一需求還未得到充分釋放,仍有很大增長空間。

  據一些開設整形美容專科的醫院透露,每當暑假來臨,學生群體前來諮詢、就診的人數都是平時的3至5倍,學生群體整形手術量增長超過200%。天津市元和醫院醫學整形外科主任劉曉飛介紹,當下,在校園一族的整容熱潮中,最為走俏的是微整形,因為與手術美容相比,微整形美容創口小甚至無創,格外受學生群體的青睞,已成為學生塑造高顏值的一種流行方式。流行背後難免有暴利的驅動。在暴利的驅使下,整形行業從招生、培訓、推銷、服務到藥品銷售,已經形成一條亂象叢生的産業鏈。

  近日,重慶市公安局打假總隊、重慶市渝北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聯合重慶市、渝北區食品藥品執法監督管理部門就聯合查處了多個醫療美容“黑窩點”,現場查獲一批未經國家批准進口的肉毒素(18盒)、玻尿酸(91盒)等美容藥品,搗毀銷售窩點6處,抓獲犯罪嫌疑人4人。

  警方調查發現,4名犯罪嫌疑人購買一支肉毒素的價格為500元,轉賣給客戶則高達1500元至2800元不等,並給負責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的工作人員每支提成500元。查獲的這些美容店都沒有《醫療衛生機構執業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等證照,負責注射的工作人員也無《醫師執業資格證》,只是美容院的普通職工。目前,國內允許使用兩個品牌的肉毒素,犯罪嫌疑人嫌利潤太低,便通過網路購買韓國的肉毒素給消費者使用,每支的利潤均在1000元左右,有的甚至超過2000元。

  有媒體進行過統計,通過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獲得99份涉及“整形”及“假藥”的刑事裁判文書,而這99份刑事裁判文書涉及158名被告人,除3起非法行醫案件外,其餘均為生産或銷售假藥案。這些判決書中提及的假藥至少有83種,銷售範圍遍及全國,且絕大多數都為微整形注射針劑,包括肉毒素、玻尿酸、溶脂針和美白針等,無論是涉及的品牌還是種類都很繁雜。

  記者聯繫到一位整形醫院的資深顧問,她告訴記者,市面上整形工作室聲稱藥劑是從正規渠道拿到的,這根本不可能,以現在最火最高端的玻尿酸歐洲針劑“喬雅登”為例,在醫院都是有批文的,分為精緻和雅致兩種,價位在12800元到14600元一支。很多工作室卻分為1號、2號、3號、4號、5號等。“僅2016年,中國一些地方就查處了約8萬噸假冒歐洲喬雅登公司的針劑。”

  美容醫生資質堪憂

  除藥劑來源不明外,美容醫生資質也參差不齊。據前述資深顧問透露,一般微整形工作室的醫生要麼從韓國請院長,要麼從整形醫院聯繫在職醫生接私活,還有更大膽的直接到微整培訓機構速成班學成歸來親自操刀。

  當被問及在職大夫接私活情況,該資深顧問告訴記者,醫院是明令禁止的,一經發現肯定除名。不過,她也表示,肯定會有大夫偷偷幹,因為利益驅使,在外面接私活可能比醫院收入掙得要多。

  一位孫姓網紅美女告訴記者,她是1992年出生的,幾乎全臉都“動過了”,“沒啥丟人的,現在有幾個人不動臉?臉綜合、眼綜合、鼻綜合,外加半永久、嘟嘟嘴,這一套下來一輛進口汽車沒了……”她告訴記者,為了迎合整容,甚至出現了整形分期付款業務,滿足了一些資金緊缺女孩的需要。

  去年,這位美女到一家微整培訓機構參加了一週速成培訓班。“收費一萬二,去的幾乎都是零基礎、毫無醫學常識的女孩。學完基礎就進行實操,先在模特頭上訓練入針的位置以及在真人之間互相扎生理鹽水,一般會選擇太陽穴、鼻唇溝、額頭、下巴、鼻子等多個部位嘗試注射。一週後,會頒發一個韓國整形資格證書。”她介紹説。

  據了解,成為一名正規醫院的醫療美容主診醫師,需要具備嚴格的申請許可條件。比如,負責實施美容外科項目的應具有6年以上從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關專業臨床工作經歷。但對於市面上不少微整工作室的注射人員而言,這樣的硬性條件通常很難全部具備。

  “一些整形機構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使得衛生行政部門無法做到執法‘疏而不漏’。這些整形機構有的沒有經過資質審批,主刀醫師也不具備相應的資質,而且絕大多數存在誇大甚至虛假宣傳問題,使用的藥物來路不明,品質安全令人堪憂。”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首都醫科大學衛生法學系副教授劉炫麟表示,這些隱患的存在,使得整形當事人往往事前“歡喜而來”,事後“悲怒而歸”。

  劉炫麟告訴記者,無論是擇業還是擇偶,人們總會有意無意看氣質、拼顏值。但從臨床醫學上講,並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整形,一般而言,精神疾病患者、疤痕體質者、嚴重臟器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和過敏體質者均不適合整形。而且,即便是整形手術成功,也要經常進行復查、護理,將來會發生何種並發癥或者不良反應,臨床上不可能全部知曉,因此會有不少後顧之憂。“如果沒有專業的美容醫生指導治療,難免不會埋下安全隱患,整容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美容機構並由專業醫生整容。”

  行業管理亟待加強

  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曉磊介紹説,我國《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整形機構或整形科室的設立必須滿足一定的資質條件,整形主診醫師、護理人員亦必須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整形機構和人員在執業過程中必須遵守相關規則,並受相關部門監督。他建議,消費者在選擇整形機構時,應首先查看整形機構的主體是否合法,相應人員是否具備資質,分辨出該機構是否是正規機構,以確保在源頭上對自己的權益有所保障。他提醒消費者整形美容前應當注意幾個問題:首先要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自己適不適合做,要在什麼地方做”,求醫前要多看、多問、多做功課,不可貪便宜;選擇國外整形技術時,應選在我國境內有相應民事主體資格的國外整形醫院分支機構、有信用等級的醫療機構,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率。

  對於整形機構良莠不齊、黑仲介亂象等問題,國家相關主管行政部門已經給予關注。但是,在北京中永律師事務所律師邢志剛看來,目前我國對於整形行業的管理規範僅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尚缺更高位階的法律保障,監管部門的懲治力度尚顯不足。衛生行政部門應儘快組織專家學者對醫療美容各個項目進行明確界定,頒布醫療美容項目明細手冊,使非醫學專業執法人員在執法時,能夠快速、準確判罰。該手冊應定期更新,適應逐年增加的醫療美容新項目。

  “應當加強醫療美容科普教育,建議衛生主管部門和醫療美容專業學會、醫療機構、專科醫師以及媒體攜手,加強醫療美容科普教育,引導求美者作出正確的選擇。”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肖苒專門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管理的提案。肖苒是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研究中心主任,她指出,醫療美容市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監管機制的保障,目前我國涉及醫療美容行業的行政主管單位包括衛生監督部門、工商部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及公安部門,一方面需要對醫療美容行為嚴格界定,另一方面應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各相關部門的職責。

  對於非法醫療美容場所和非法行醫人員以及不合格醫療美容産品,邢志剛建議多部門聯合,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突擊檢查、開展專項打擊,對不法分子形成一定震懾,遏制非法醫療美容的增長態勢,並嚴厲打擊使用假藥的非法醫生以及假藥的生産者和流通者,凈化醫療美容市場。

  朱曉磊還認為,應當加強醫療美容相關培訓班的管理監督,對培訓班舉辦者、師資、學員的資質進行審核,從源頭上減少非法醫療美容的操作者;對舉辦非正規培訓班、為非法行醫者提供便利的組織者要進行曝光和嚴懲。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