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大二女生陷“裸條貸”自殺:她的死可能不因虛榮

2017年04月17日 10:01:35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花謝“裸條貸”:她的死,可能不是因為虛榮

  作者:中青輿情監測室-朱立雅 王帝

  4月11日,廈門華夏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自殺。據報道,該女生捲入的校園貸至少有5個,僅在“今借到”平臺就累計借入57萬多,累計筆數257筆,當前欠款5萬餘元。其家人曾多次幫她還錢,期間收到過“催款裸照”。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死在“校園貸”亂象之中的大學生了。非法“校園貸”問題,已不僅僅是“謀財”,在這幾起社會事件中,它更已間接地“害命”。

  早在去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二學生鄭旭,因迷戀足彩,輸光生活費後開始通過網路借貸買彩,繼而冒用或請求同學幫忙借貸,欠下60多萬元巨債,無力償還,跳樓自殺。

  而早在多年前,非法“校園貸”引發的社會問題,就已見諸報端。為何仍會有年輕的生命,用血的代價一再嘗試?

  深陷“校園貸”的學生都是“咎由自取”嗎?

  面對該事件中的女生,不少網民表示該女生此前累計借貸57萬多,累計筆數達兩百多筆,那麼在這些借貸資金中,有多少欠款已如期償還,又有多少欠款屬於因為“拆了東墻補西墻”而越欠越多?

  對此,有網民表示,“在起初評估自己無力承擔這麼高昂的利息時就該‘收手’了。如果是通過正規渠道貸款,如果信用一直處於透支狀態,其實也是會受到處罰。”

  其實,惡性迴圈的借貸行為,早在此前就出臺政策被遏制過。

  2009年,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擴大信用卡業務量,通過各種方式加大行銷,吸引客戶,導致信用卡違約率不斷上升,不少學生客戶透支,還出現了運用多張信用卡互相迴圈透支情況。對此,銀監會于2009年出臺《關於進一步規範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叫停大學生信用卡。

  不過,信用卡辦理的高門檻、信保難度使得大學生難以輕鬆獲得銀行的正規信貸體系保護,而伴隨著快速生長的網際網路電商購物,過度的消費需求使得大學生迫切地需要另外一種低門檻的信貸模式,“校園貸”便應運而生。

  2014年,出現“校園分期”,他們先從iPhone等大學生鍾愛且有點“買不起”的商品切入,結合電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優勢,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國大學蔓延。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等 “校園貸”快速興起,各類“校園貸”平臺紛紛創辦。曾有統計顯示,2016年面向大學生的網際網路消費信貸規模已突破800億元。這一規模在2015年才260億元。大學生收入少,但對數位産品、旅遊、娛樂方面的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費、分期付款。“校園貸”平臺抓住了大學生的這些需求,在校園內大力推廣。但近一年多,頻頻出現了黑代理、裸貸等“校園貸”陷阱,一些大學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者。

  2016年,網路借貸平臺“借貸寶”的一份“裸條”8.75G壓縮包在網上流傳,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學生的裸照及視頻,瞬間把非法“校園貸”等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一時間輿論一片譁然。

  在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助力非法“校園貸”橫行的是不少大學生因愛慕虛榮,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費行為。在2016年12月6日,中青輿情監測室就曾發表《“裸條”背後,需要的不只是一句“活該”》,在對當時的輿論場進行抽樣分析時,面對借貸寶引發的“裸條”事件,對當事人表示出“不同情”的聲音佔比達三成多。嘲諷打趣的聲音多,同情理解的聲音少。其原因,在當時諸多的網民評論中,所找到的答案是“這些女生咎由自取”。

  但這種“恨鐵不成鋼”的論調,掩蓋了“另一面”。

  拿什麼拯救你,深陷“校園貸”的大學生

  與借貸寶事件中的諸多當事人借貸原因不同的是,據此次事件當事人的輔導員陳老師描述,該女生在做代購方面的微商生意,可能因為虧了錢,從而走上“校園貸”,最終越陷越深。而在此前,針對“校園貸”,校方有多次強調風險,但因“校園貸”滲透非常大,防不勝防。

  微商、借貸、虧錢、自殺,當這幾個關鍵詞串聯在一起時,不難發現,那“另一面”已然顯現,非法“校園貸”生存的土壤不只是在校生的高消費習慣。

  的確,事件中女生在剛踏足這一“連環貸”時,無力償還,就應收手。最後的悲劇,有她自己的責任,但這不意味責任全可以歸咎於個人。

  時下在創業大軍中,年輕的身影越來越多,還未踏出校門就想起步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面對在校大學生創業,這群沒有任何社會收入的學生群體,該通過什麼途徑及方法獲得正規的創業啟動金?光靠“啃老”的方式顯然並非上策;銀行貸款,門檻太高,且不少在校生不知道怎麼辦理;這時送到府的 “校園貸”,就成為了一種選擇。

  而儘管從法律層面而言,絕大多數大學生已為成年人,但是因社會閱歷較淺,金融經驗普遍匱乏,辨別能力較差,陷入非法“校園貸”的概率較大。

  對此,網民@你的溫柔呦無奈地説:學校應該對校園貸做出一些規定,法律也應該對這些網貸平臺採取一些措施,雖然借款人有責任,但他們根本不知道網貸的水有多深,今年這類事情層出不窮令人惋惜。

  《燕趙晚報》刊文表示,校園貸的本質仍然是商業性貸款,並不能因為對像是在校大學生就可以不顧規律,無限制放鬆條件,調低門檻。金融監督部門應該全面禁止校園貸,任何向無資産的在校大學生提供貸款的行為都應視為非法。

  治理“校園貸”的另一種思路

  時下,主管部門也對“校園貸”現象上了心:近日,銀監會下發《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重點防控十大類風險,其中明確提出要“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同時“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劍指“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問題。這也符合網民的期待。

  不過,大學生的資金需求,尤其是非消費需求,並沒有得到化解。

  在光明網發表《資金短缺 經驗缺乏 政策約束大學生創業之困怎麼解》一文中也介紹到,針對日前中國人民大學發佈的《2016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表示,這份報告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1767所高校的43萬多名在校或剛畢業大學生,對中國大學生創業現狀、成就和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其中,毛基業分析,資金短缺源於大學生外部融資約束。“對於創業者的調查顯示,六成創業者主要使用自有資金,僅有不到四成的創業者利用了外部資金,其中有24.7%的創業者利用了貸款。這顯示出我國現階段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發展較為滯後,創業者面臨較多融資約束。”

  網民@尋一顆雲水禪心:現在的大學生,特別想創業,沒有資金的,感覺特別無助,有同感的舉手。

  網民@用戶5489936029:我本來以為十萬元創業啟動資金很好獲得,但現實是很難得到,機構投資人不會把十萬塊錢給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但我自己周圍很難有拿的出十萬塊錢給我作為啟動資金的。

  在對“校園貸”的監管及整治中,不該等到悲劇發生後,才認識到其緊迫性和嚴重性。監管怠慢、存僥倖,發生悲劇即“打臉”。但在整治過程中,也應合理考慮大學生群體正當的資金需求,引導合法金融機構開展規範的校園金融業務,進行“供給側”的改革,同時普及金融知識,也不失為一種可供參考的思路。(實習生董錦蒙亦對本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