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女子騎共用單車忘關鎖結賬 被別人免費騎900多分鐘

2017年04月12日 15:20:52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美德就是我們的“日用品”(新語)

  前不久,一位朋友遭遇尷尬事。騎完共用單車後,她忘記關鎖結賬,等再次使用時,才發現已被他人“免費”騎了900多分鐘。“一開一合”的舉手之勞,卻在有意無意間被忽略和遺忘。自共用單車問世以來,關於“國民素質照妖鏡”的討論便不絕於耳,在諸多怪現象中,這位朋友的遭遇可能算不得奇葩。我們關心的是,簡單的善行缺位背後,關乎美德修煉的課題。

  或許有人會追問,關鎖事小,有必要小題大做,牽扯上美德嗎?中國自古有誠信知報、見利思義、仁愛孝悌等十大傳統美德,法國教育家斯蓬維爾把正義、寬容、感激等概括為人類的美德,這些品質如燦爛星空,聽起來有些高高在上,很多人也因此認為美德二字離己甚遠。

  實則不然,“美德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之中”。古今中外的美德內涵或許不盡相同,但大多都指向“日常的德行”。看見腿腳不便的老人,路過的警察“臨時”執勤,護送老人通過路口;聽到救護車的警報聲,私家車主們在上班早高峰的高架橋上,主動讓出一條生命通道……當“世風日下”的感嘆頻頻出現,這些溫情的瞬間觸及了人們內心的柔軟,也讓我們相信,美德從來不是少數人的奢侈品,而是散落于生活的各處細節中、閃耀在每個普通人身上的“日用品”。

  要真正理解美德的內涵,需要從意識到行為的過渡與統一。篤信美德的“至高無上”,美德的概念才能在人們的觀念中根深蒂固;認識到美德的“彌足珍貴”,邂逅美德才會讓人們倍加珍惜。但發於心,還需踐于行,留意舉手投足、日常點滴、才能留住美德、拓展它的疆域。

  最近,網路綜藝節目《奇葩説》裏有這樣一個辯題: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不是一種美德?正方認為,每個人心中應該有條線,學會推己及人;反方則直指美德高不可攀,覺得不能將對美德的嚮往變成一種綁架。在當下,這樣的議題頗有社會意義。辯論結果其實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否喚起人們對美德的珍視。其實,不管是共用單車遭遇的尷尬,還是有關麻不麻煩別人的討論,有一點正在成為共識:美德需要修煉,養成就在平時。

  世界瞬息萬變、理念愈發多元,然而美德不會貶值,對美德的追求也不會停滯。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望向美德的方向,那麼朝之邁開腳步,便是接下來最好的選擇。

下一頁 【延伸閱讀:瘋狂布貨招來“禁停令” 共用單車往哪放?】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