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神秘試藥人群體:以身試藥5天賺五千 背後亂象叢生(1)

2016年12月19日 06:36:52  來源:新京報
字號: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有實力的“藥頭兒”都有公司。為地壇醫院招募的馮姐,受試者均稱不知道她是哪家公司,有了解情況的受試者稱“馮姐的合夥人認識北京很多藥廠”。

  為了讓受試者成功通過體檢,每位招募人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因為受試者成功完成試驗,他們才能拿到招募費。

  在北京一三甲醫院,招募人馮姐除了要求楊雪幫他人留尿,自己還親自上陣,替另一位受試者留尿。這樣的操作並非馮姐首創。12月6日,在航太中心醫院,北京鵬誠醫藥的一位招募人杜隊,為一個來例假的女生支招,“如果擔心尿檢不過,可以找其他人幫忙留尿”。

  更有甚者,受試者連知情同意書都可以不簽,直接參與體檢。12月7日,在北京某大醫院的體檢現場,招募人平姐囑咐四位晚到一天的受試者,“先體檢再簽知情同意書,千萬不能讓主任知道”。

  “來都來了,再問問試試”,11月份在某三甲醫院,面對一位持假身份證來體檢的受試者,招募人幫他問了幾遍醫生能不能通融。受試者是不是用自己的身份證,招募人小林(化名)並不在意,他還囑咐一個女孩:“如果醫生質疑,你死咬著身份證就是你自己的。”

  試藥聯網篩查、臨床監察走過場

  試藥人常用假身份證源於應對臨床試藥聯網篩查。

  北京市為了保證藥物臨床試驗的科學性與準確性,保證試藥人的健康,禁止試藥者三個月內參與其他批次的項目試驗,並建立了受試者數據庫用於對受試者聯網篩查。

  此外,篩選受試者要求5天間隔期,即在醫院參加體檢篩選後未超過5天不能參加下一家醫院篩選。李曉峰稱,這是為了保護受試者,避免多次抽血造成貧血,同時也為了臨床試驗數據更準確。

  但這並非絕對,12月7日,記者前去北京一三甲醫院做試藥體檢篩查,因6日在另一家醫院登記體檢,核查身份證時顯示仍在間隔期內。護士簡單詢問後,表示可以更改間隔期。簡單操作後,記者的身份證就通過了醫院系統,可以繼續體檢。

  此外,醫院護士為了讓一位體重指數超標的受試者通過篩選,帶她多次在多個量身高體重機器上測體重,直到機器上出現的數據符合標準,才列印出結果。

  有藥企內部人士透露,由於受傳統管理辦法的影響,中國的新藥審批通常是“嚴進寬出”,即只要獲准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終絕大多數都能獲得許可證書。

  對於藥物臨床試驗行業的品質規範和行業法規,我國只有一部《藥物臨床試驗管理規範》。《規範》中,儘管對申辦者(研發企業)、研究者(試驗機構)和監察員的職責有明確規定,但沒有具體的考核和責任追究,且缺乏第三方的監督與制衡。

  按照國際藥物臨床試驗通行的慣例,藥品研發企業或CRO公司會派出監察員(CRA),對臨床試驗機構進行監督。CRO公司作為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為藥廠提供從申請到試驗項目策劃,再到上市的一系列服務。

  11月初,在一家三甲醫院進行的抗菌肽PL-5噴霧劑人體單次給藥耐受性臨床研究中,CRO天津冠勤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派出的臨床監察員王紅(化名),並未按要求履行職責。

  作為臨床監察員,王紅自稱負責試驗項目的方案起草、操作細節、項目實施等環節,並監督醫生的工作。但在試驗期間,王紅卻對受試者用藥、進行各項檢查時間進行記錄,並對受試者背部進行拍照,協助醫生試驗。

  對此,一家CRO公司首席運營官認為,“這種情況極不符合正規流程,不能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他表示,臨床監察員主要做整個項目的品質控制,並不進行具體試驗操作。臨床監察員進行數據採集,難以避免數據造假。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