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網傳"輿情員"獎金髮放表 警方破獲網路造謠犯罪團夥

2016年11月13日 00:30:5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為發泄不滿刷存在感編造獎金錶

  那麼,以韓文財、田玉霞等6人為骨幹的犯罪團夥,為什麼要編造這樣一份所謂的《輿情員津貼獎金髮放表》和“輿情員北戴河會議”的錄音文件,並予以傳播呢?

  經查,犯罪嫌疑人韓文財,51歲,中專文化,內蒙古通遼市某單位幹部。他與長期居住在北京的田玉霞、大連人仲超、內蒙古豐鎮市人魏志強、重慶人陳明霞等,于2014年通過微信群結識,並因觀點立場相似而逐漸聚攏。

  他們因工作不如意、生活空虛無聊等原因在微信群中頻頻就社會熱點話題發表言論,與一些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互相對罵掐架,尋找“存在感”。

  其中,犯罪嫌疑人韓文財因發言較多、表現活躍而逐漸成為團夥核心,被稱為“領導”。為了增強自己在虛擬空間的影響力,韓文才還在微信群中發佈了自己有豪車、別墅、大量現金、參加高級別會議的照片。

1

  犯罪嫌疑人 韓文財:你不是仇富嗎?我就拿一堆錢來,讓他們看看,這是我的錢,看看我這大別墅,我氣死你。其實我曬的別墅都是網上的圖片,有的都幾千平米的別墅。我的意思就是我有錢、有車,氣死他們。

  今年6月以來,為擴大網上關注度,刺激和“愚弄”與自己意見相左的網民群體,韓文財、仲超等人在網上把自己“包裝”成為政府工作的所謂“輿情員”,並自導自演了系列網路“輿情員”鬧劇。警方查明,網上流傳的《輿情員津貼獎金髮放表》的始作甬者是仲超。

1

  今年6月26日,仲超在他們相互掐架的微信群中,隨機挑選了33名和自己立場相近的網友,捏造了“單位”為“部直屬第五分隊”、時間是2016年5月的《輿情員津貼獎金髮放表》。為了增加 “可信度”,仲超還根據各人在微信群內的活躍程度及影響力將成員劃分為5個層級,根據層級虛構了每人6900到13880元不等的“獎金津貼”,隨後製成圖片上傳至微信群內。這些圖片隨即在多個微信群中迅速擴散,引發境內外網民關注,産生了嚴重不良的社會影響。

  犯罪嫌疑人 仲超:做這個表,就是想把生活當中的一些失意,希望在虛擬網路當中找到一種心理的滿足。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