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王中軍的油畫作品《我不是潘金蓮之一》亮相拍場。圖為拍賣現場展出的該作品。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 宋宇晟)11日,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的油畫作品《我不是潘金蓮之一》亮相拍場,以345萬元成交。
11日下午,北京東正2016年秋拍“澈心——中國器具陳設與藝術專場”在北京舉行。王中軍的油畫作品《我不是潘金蓮之一》是該專場的最後一件拍品。
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此前在北京東正拍賣有限公司官網注意到,《我不是潘金蓮之一》以女性人體為主體。公開資料顯示,作品估價達120萬-150萬元人民幣。
“澈心”專場負責人楊潤子告訴中新網記者,該作品高80釐米、寬60釐米,簽名為“wang.2012.11”,曾亮相2015年4月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作為畫家的王中軍——王中軍個展”。
他稱,王中軍的作品及一些當代元素拍品出現在“澈心”專場主要是“體現古今對話的理念,實現中西方藝術審美的融合與碰撞”。
東正拍賣官網截圖。
11日,《我不是潘金蓮之一》以120萬元起拍,經過近20輪持續超過4分鐘的競價,該拍品由委託席出價競得,最終以300萬元落槌(不含佣金),按15%的佣金計算,成交價達345萬元。
對此,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樹英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確實有一些名人書畫進入拍賣市場的現象。“本次是王中軍,去年還有馬雲與曾梵志合作的油畫《桃花源》都是名人作品、書畫。”
她説:“一方面這些名人本人的藝術水準和造詣達到一定程度,另一方面,他們在各自領域的成就本來就受到社會關注。所以(其作品)在拍賣場上也往往表現不錯。同時也常有一些名人通過拍賣自己的作品支援慈善公益事業,既參與公益,也展現才華,收到不錯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名人作品進入拍賣場也是能夠鼓勵社會關注藝術、關注公益的事情。”
拍賣現場。中新網記者 宋宇晟 攝
事實上,王中軍涉足藝術領域早已不是新聞。近年來,他就曾幾次拍下“天價”藝術品。
2014年11月,王中軍以6176萬美元(約合3.77億元人民幣)拍下備受矚目的梵谷油畫《雛菊與罌粟花》,創下中國藏家海外競拍西方藝術品中的最高拍價紀錄;2015年5月,他又以2993萬美元(約合1.855億元人民幣)拍得畢加索畫作《盤發髻女子坐像》;今年5月的春拍中,王中軍更是以2.07億元競得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局事帖》。
資料圖:王中軍。陸欣 攝
除了在拍場上買入名家畫作,王中軍也以藝術家的身份介入拍賣市場。
早在2013年12月,王中軍就在名為“中軍和他的朋友們”的畫展中展出了自己創作的20幅油畫。
2015年4月,“作為畫家的王中軍——王中軍個展”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當時即有報道指,展覽中百分之八十的畫作都是已經被買下,從藏家手中借出來參展的,只有十幅作品是屬於王中軍自己的,但也在畫展開始前,就被一些藏家訂走三幅。
此外,今年6月,王中軍宣佈,華誼創投將與保利拍賣、天辰時代在上海成立拍賣公司。當時,王中軍向媒體透露,他個人將於明年在北京建私人美術館,“目前作品是夠了,一定很震撼”。記者致電保利拍賣,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該公司首拍將於12月22日在上海舉行。
對此,歐樹英對記者表示,拍賣是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在這一方式之下,買賣雙方、各種資源整合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她説:“因此,藝術品拍賣對拍品資源、人脈資源有獨特需求。”
“跨界的大咖進入藝術領域,與拍賣企業有合作、設立公司、聯合經營等,這有助於把方方面面的資源納入到拍賣場上來,有可能會發現新的拍賣標的資源,也可以把其他領域的高端人士引入到拍賣場所當中來、參加拍賣會,擴大了市場規模。所以,拍賣市場上的資源共用、跨界融合是比較值得關注的一個動態。”她説。(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