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趙春曉):雙十一來臨,各大購物電商平臺促銷大戰早已打響。自天貓2009年首創雙十一購物節以來,每年的這一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購物盛宴。據公開資料顯示,天貓雙十一的單日成交額已經從開始的5200萬增長到2015年的912億,7年彈指一揮間,這一數字已經變化了千倍。
與爆升的成交額相伴,快遞業務量也呈幾何級增長。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8日在採訪中表示,今年雙十一快遞業務量將超過10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預計最高日處理量將突破2.4億件,比去年增長50%,是日常處理量的2.2倍左右。
媒體人:中國電商實現“彎道超車” 未來快遞重點解決智慧配送
快遞成為“慢遞”已經成為雙十一之後網友的戲稱,如何解決爆倉、快遞擁堵也成為電商和物流行業最棘手的問題。上海媒體人沈彬關注快遞行業多年,他説“從電子支付角度而言,雙十一的網購量是千億級別,頻寬容量等方面做足準備。但從物流角度來説,這一天的網購量佔全年購物量比例最高,可以用‘春運’作比喻,大家都趕在年三十晚上回家,雙十一網購也是存在當天淩晨過後的幾個小時內,這段時間內的網購量非常巨大”。
沈彬對記者表示,雙十一如果通過加大物流投入方式,比如快遞人員增加等措施是不現實的,不能為了應對某個節點的網購量爆發而額外增加快遞成本,沈彬説“馬雲在今年3月創辦菜鳥聯盟就是用大數據來解決物流問題,他打造這個聯盟就是為了24小時能到貨。”
近10年來,電商包裹量從每年8.6億增加到了206億。商家和消費者對物流體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現狀不盡如人意。調查顯示,56%的網購消費者認為快遞不準,尤其在雙十一的網購節點上,快遞的送達速度能延遲幾週,快遞服務體驗非常差,近一半網購消費者在尋找更優質的物流服務。
“我希望10年後,只要你在網上購物,無論是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24小時內均可送達。”三年前,在宣佈菜鳥網路成立時,馬雲用“中國智慧物流骨幹網”來描述這一業務願景。今年“雙十一”期間菜鳥網路將繼續升級智慧分單,推動聚單直髮、智選物流、物流雲等産品使用。這些數據産品將為快遞物流提供事前預測、智慧分配線路、事中監測、事後分析等功能。
沈彬對此也表示,馬雲其實不是解決物流爆倉的問題,而是用大數據來解決快遞的物流問題,現在京東、阿裏、亞馬遜等電商平臺都有用戶的數據庫,依靠這些數據可以對未來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做一個精準預測。
“現在電商所做的,不是你買了貨之後再運往你所在城市,而是運用大數據分析之後,提前把貨給你準備好,也就是‘人未到,貨先到’,等你下單之後就可以實現精準投放。這是一個基於大數據的解決方案。”沈彬説。
由於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的電商平臺在倉儲、人員、物流運輸等方面都改善很多。與國外電商相比,中國的電商實現了“彎道超車”,而落後地區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沈彬介紹,電商發展起來之後要理性認識,而不是只關注物流、快遞等細枝末節,未來電商可能要做的是“生態化”,強調網路與實體的互動,以及包括社區化互動。
專家:現在沒必要做雙十一促銷 重點是提高服務品質
對於雙十一的快遞擁堵問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認為,“現在電商沒必要再做雙十一的促銷活動了。電商初期做促銷活動是由於大家認識不足,還沒有養成網購習慣,採用雙十一的促銷模式,在特定一天大降價,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現在階段更應該考慮的是怎麼提高服務品質,比如説怎麼減少假貨,怎麼減少物流的擁堵和費用,雖然價格看上去便宜,但實際上客戶體驗並不好。在這個時間購物,快遞送達時間也沒有保證”。
趙堅還表示電商平臺的發展應該進入新常態,現在的電商平臺應該通過監管,把重點放在怎麼提高服務品質,而不是説通過降價來擴大行銷,這種模式已經過時了。在雙十一網購數量巨大,而渠道流量是有限的,所以買家收到物品的時間沒有保障。
“在雙十一實行降價銷售,貨品品質良莠不齊,商家不可能做虧本的買賣,這個時候的促銷看起來像降價,要麼是品質不能保證,要麼就是在提價的基礎上再降價”,趙堅如此説,“假貨、低質肯定充斥市場”。
作為高校教授,趙堅的購物比較理性。他還提到,早期周圍的親友也參與雙十一網購,但是現在網購都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需求平時就趕快買,不用等到特殊的節點和日子,雙十一搶購買不到品質高的商品同時,貨物還堵在路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