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校長拒絕為女擇校成網紅 作秀還是理想主義?

2016年09月20日 11:35: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近日,一篇題為《校長的孩子都去擇校了,誰會相信我的教育理想》的文章引起不少關注,該文作者是常州市朝陽中學校長殷濤。殷濤在常州教育系統工作多年,被認為是一位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教育者。在這篇文章中,殷濤講自己拒絕為成績優異的女兒小升初擇“名校”,讓女兒進入了自己所在的外來工孩子佔到大多數的朝陽中學。這一做法讓他承受了來自身邊人的不少壓力,但也獲得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長的點讚。

  “網紅校長”的決定讓人感動

  殷濤的做法在很多人眼裏看來就是明顯在拿自己的孩子當自己教育管理的實驗品。正如這位網紅校長所説,校長的孩子都去擇校了,誰會相信他所管理的學校?在理想主義與現實之義之間,在作為校長與作為家長之間,該校長的決定很是讓人感動。

  政策也好,理念也罷,在任何一個地方落地,既需要不打折扣的執行力,也需要體制內、系統內的管理人員帶頭執行。然而,教育公平與社會公平的口號,我們每年都在喊,看到教育不公也都容易憤世嫉俗,但或許只有到了影響到自己及家人的切身利益的時候,才會去想辦法通過不公平的方式去解決和處理問題。滿口的公平正義,到了現實之中就很可能會變成潛規則的最有力支援者和踐行者。

  在教育公平這件事上,教育資源均衡化絕非是一個新概念,然而,我們身邊卻有大量的教育系統從業人員主動讓子女去擇校。連教育系統內的工作人員,都不相信這個社會中有教育公平,為孩子擇名校就會成為許多家長心中所認為的必須要做的事。更可怕的是,一旦自己的孩子進入了名校,教育系統的決策也總會讓資源更加向名校集中——這是一種惡性迴圈,會對教育公平的真正落地形成實實在在的軟抵抗。

  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過某大城市的超大校現象。許多教育系統工作人員的孩子,只選擇進入幾所非常優秀的名校,而這些名校對面小區的孩子卻無法進入到這樣的學校中讀書。同時,這樣的學校可以在當地最大的體育館舉辦校慶和運動會,要錢有錢,要人脈有人脈,要場地有場地,他們顯然有一般學校都不具備的“先天優勢”。這樣的現實,讓印在紅頭文件中的“教育公平”成為了一紙空文。

  改革與管理,必然需要既得利益者有犧牲精神,努力提升體制內人員對於制度的執行力,只有這樣,改革和管理,才有可能真正落實到位。特權也才能慢慢消除。因此,這位“網紅校長”所代表的,其實是李克強總理所講的“壯士斷腕”的精神,尤其是“從自我開始”的實驗與犧牲精神。對於當下體制內所有人員而言,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王傳濤)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