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10後”小學新生難自理:不會吃蝦 沒見過雞腿

2016年09月13日 06:12:27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10後”小學新生難自理:不會吃蝦 沒見過雞腿

  “開學後,孩子的教育從哪方面入手?小飯桌的飯營養衛生嗎?”……孩子們正式進入新學期的學習已經有一週時間了。今年的一年級新生裏,有相當一部分是出生在2010年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有很多都是“80後”。進入嶄新的小學生活後,這些“10後”萌娃和“80後”父母都遇到了種種不適應,為了幫助家長和一年級新生適應新的學校生活,一年級老師也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給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用平常心去對待孩子的教育成長。”教育專家指出,成長是每個人都需要完成的,只有放開孩子才能讓孩子有勇氣、有信心迎接未來的各種挑戰。

  “10後”小豆包

  不會吃蝦沒見過雞腿

  9月1日早上7時50分左右,6歲的小宇背著書包,提著飯盒,走進了朝陽區勁松附近一所小學,成為這所學校的一年級新生。鬆開媽媽的手,小宇獨自走進了學校大門,沒有回頭,也沒有哭鬧。“往年開學,總能看到不少一年級新生抱著父母哭哭鬧鬧,不願意進學校,今年有點兒不太一樣,好多孩子都很自信大方。”學校一位老師告訴記者,在學校門口送孩子的媽媽中,有不少都是挺著大肚子的,而班裏也有十幾個學生來自二胎家庭,有些哥哥姐姐也在同一個學校上學,“上學的時候,有的哥哥或者姐姐直接拉著弟弟妹妹就進學校了,所以新生適應起來很快。”

  老師説,雖然走進教室之後,孩子們學習、聽課、舉手回答問題、收拾書包等都沒大問題,很多學生還敢於和老師交流,學習能力也比較強,但一到打水、吃飯等日常問題,孩子們就犯了難。“平時在幼兒園,他們都是用水杯喝水,但上了小學之後需要帶水壺,有些學生甚至打不開自己的水壺。”

  午餐問題更是讓老師有些頭疼。開學第一天,學校的午餐是雞腿、青菜、米飯和湯。已經開飯了,一位女生卻遲遲不動筷,衝著飯盒裏的雞腿若有所思。老師過去一問,才得知這個孩子竟然不知道雞腿應該怎麼吃。原來,平時孩子的飯菜都是奶奶負責,老人認為雞肉裏的激素多,很少給孩子做雞肉吃,偶爾吃雞肉也是撕下來吃,孩子長這麼大頭一次看到整個雞腿,竟不知從何下嘴。老師説,有次吃蝦,有很多蝦都是完好未動,因為平時孩子在家吃蝦,都是家長剝好把肉送到嘴裏,到了學校輪到自己動手就不會了。

  這位老師説,開學後,不止一名家長在微信上私信她,表示自己的孩子平時挑食,能否中午把自己在家做的菜送到學校裏給孩子吃,還會建議學校別吃小番茄、別做油炸食品等等。

  “80後”父母

  買個書櫃家長群裏鬧意見

  果果的小學位於朝陽區大山子附近,教室裏沒有給孩子存放東西的櫃子,桌鬥又太小,孩子們每天要背著課本、飯盒上下學,美術課的畫筆、音樂課的樂器也沒有地方存放,到了冬天連放大衣的地方都沒有。於是,老師開始建議家長們集資做櫃子,甚至還在微信群裏發了別的班做的櫃子樣式圖,表示這些都是各班自己解決,學校不配備。看著微信群裏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熱烈討論著,大部分都表示支援,有的還開始討論在淘寶上選擇樣式,果果媽開始焦慮了。

  “孩子的爺爺奶奶家剛裝修完,特別知道櫃子其實是污染最嚴重的東西,另外我們家孩子呼吸道敏感,每年換季都會咳嗽。”果果媽認為,馬上就要換季,眼看離冬天也不遠了,有的家長甚至提出在淘寶上買,她對櫃子的環保和安全性十分擔憂,於是在群裏提出質疑。果果媽認為,如果孩子真的需要櫃子,學校有責任在放假期間統一製作,安全、設計等方面都會有過硬的標準,而不是家長這樣自行決定。“我跟所有家長的心情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在學校裏能舒舒服服的,可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得靠家長啊。”於是,果果媽在家長群裏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讓她沒想到的是,她的言論遷怒了一些主張做櫃子的家長。於是,家長群裏開始充斥火藥味兒,很多家長話裏話外地針對果果媽,還假裝沒有看到她的意見,開始討論買現成的還是訂做,甚至有的家長已經開始去量尺寸了。“老師並不在這個微信群,所以我才暢所欲言,但沒想到的是,有的家長直接把我説的內容截屏發給老師了,這相當於把我在老師那兒挂了號,這以後有意見還怎麼提?”最後,果果媽不得不選擇妥協,同意家長們做櫃子的決定,告誡自己謹言慎行,但與此同時也陷入了對櫃子環保和安全的擔心當中。

  除了果果媽,記者隨機採訪了很多一年級新生家長,他們大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不安,“我每天下班以後就抱著手機,仔細查看老師在微信或者App軟體裏留的作業和要求,一項項地完成,再一項項地檢查,生怕漏了什麼,第二天孩子挨批評。”一位媽媽説,“滿腦子都是孩子學校那點兒事兒,自己的工作也幹不踏實,真有辭職的心了。”

  語文老師

  課本換新忙改教案

  除了新生、家長,新學年焦慮的還有老師。

  從本學期開始,一年級新生用上了最新一版的語文課本,這是15年來一年級語文課本首次更改。記者了解到,很多語文老師也是在新學期開始前不久,才獲知這一消息,開始改變自己以前的教學教案。“我幾乎是和學生一起拿到新教材的,以前的教案只能用作參考了,現在一邊教,一邊趕著進度準備新教案。”朝陽區望京附近一所小學的吳老師倍感壓力,首先朝陽區的教學傳統是包班制,一名老師既教語文也教數學,有時候還擔任著班主任一職,“我們每天都耗在教室裏,只能晚上回家的時候再研究。”

  經過一週的時間,吳老師對新教材有了不少自己的認識。首先新教材最大的改變就是先認漢字再學拼音。她説,以前都是先學中文拼音,但其實拼音只是一個符號,孩子們在生活中接觸使用得並不多,但是漢字卻是經常碰到的。“現在的‘10後’孩子個個都很聰明,一點就通,所以用簡單的漢字先把孩子吸引進來,把他們的生活融入學習,比晦澀的符號更容易接受。”另外,吳老師認為,先學拼音再識字,對於剛進校門的孩子來説壓力會比較大,很多孩子有挫敗感,家長也跟著著急。“新教材一開始的漢字都比較簡單,很多小朋友都認識,會增強孩子學習的興趣。”

  另外,吳老師發現,在語文課本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中,有很多關於家庭共同閱讀、到書店閱讀、學生圍坐一起講故事等畫面,“看得出來語文學習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表達。”吳老師説,這是入學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和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她也一直在琢磨著怎麼樣配合課本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育專家

  請家長放手讓孩子成長

  教育專家認為,家長有時候比孩子更加焦慮。家長的焦慮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剛進入小學,擔心孩子適應不了;另一種情況,孩子突然進入另外一種生活秩序,家長不適應。

  “其實孩子可能在學校表現得非常優秀,但父母把自己的焦慮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反而影響了孩子。”專家認為,歸根結底,這一現象反映出家長對分離的焦慮,還有一部分家長和孩子沒有很好地完成依戀關係,要麼是和孩子的親密度不夠,父母希望抓住一切機會進行彌補和滿足,要麼就是過於溺愛,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太差,父母不放心。

  專家建議,首先,家長的觀念應該改變,即便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學校也有很多的應對措施。而且,成長是每個人都需要完成的,其間會犯錯、會經歷挫折,只有經歷這些,才能真正完成成長。其次,父母不妨轉移一下注意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多關注自己、提升自己,內心的焦慮自然會減輕。”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