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私人定制!老師變身鞋匠 300工序磨出一雙鞋(圖)

2016年08月09日 11:17:41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揭秘:你的鞋子為什麼不合腳?

  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在市場上買不到合適的鞋子,明明碼數是對的,但就是不合穿。這是為什麼?專家稱,鞋碼是一個立體數據的總稱,《中國鞋鞋楦標準》以長度為標準制定了標準鞋碼和碼差;同時,還以肥瘦為標準制定了標準型和型差。相同的長度不同的肥瘦就會造成相同的鞋碼大小不一。鞋企只選擇暢銷的鞋碼和型號生産,就導致太瘦太胖的腳型不太好買到合適的鞋。

  “據我了解,只有30%的女士能買到合適的高跟鞋,40%能買到勉強合適的,30%的女士完全買不到能穿的高跟鞋。市面上的女裝高跟鞋能做到不掉跟、不卡腳趾的都不多。”伍超強表示,這就是鞋子定制的潛在市場。“有足弓高、扁平足、足跟痛、腳疷起繭(雞眼)、足部殘疾的人群,都需要定做矯形墊或矯形鞋來輔助行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輕工部就開始整理腳型數據,並陸續發佈製鞋標準。但在實踐中,多數製鞋廠商、工人沒有系統了解過這些數據,缺乏培訓,缺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導致市面上不少鞋子並不合腳的。”全國製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高級設計師陳國學説,我國鞋業製造陷身“模倣”怪圈,大企業模倣國外企業,小企業模倣大企業,鞋樣與鞋楦都是抄來抄去。“這些抄來的鞋沒有考慮中國人的腳型特徵,當然不合腳了。”

  專家:“私人定制” 手工鋪迎新發展

  如今,在追求個性和品位的風潮下,“私人定制”時代來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