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掐“大頭”捐零頭 “慈善”項目竟成企業斂財工具

2016年04月14日 10:46: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慈善”項目竟成企業斂財工具

  借“公益”之名謀利,通過民政渠道捐贈的衣物僅佔回收一成,其他回收的捐贈給困難群體的衣物卻被企業倒賣。杭州市經營2年的“大熊貓”舊衣物回收“慈善”項目,竟成企業斂財工具,被指存在欺詐嫌疑。新出臺的慈善法能否杜絕這類公益亂象?

  捐贈僅佔回收一成 借“公益”之名謀利

  2014年4月,杭州發起“大熊貓”舊衣物回收項目,宣傳主題包括公益、環保多個領域。目前,杭州共有近2000個“大熊貓”,日回收舊衣物總量約三四噸。在不少市民看來,這是有關單位推廣的慈善捐贈點。

  然而,就是這樣的“愛心地標”,最近卻被曝出借公益之名,行謀利之事,市民捐的舊衣物,並非如項目啟動時承諾的那樣送到需要的困難群體手中,而是大多數流向下游企業,被高價倒賣。

  杭州西溪街道居民郭女士説:“我們作為捐贈者,是有知情同意權的,感覺自己的善心被利用了。”

  記者調查發現,類似上述公益和盈利行為混淆的亂象,在一些城市並不鮮見。今年2月,上海“大熊貓”“綠房子”等舊衣物回收點因公司經營困難被轉租成垃圾回收點,舊衣物被商販直接倒賣盈利。3月,浙江黃岩出現18個可疑募捐箱,本是企業回收謀利,卻赫然印著“公益環保舊衣物投放箱”“衣物投放口”等字樣。

  “大熊貓”項目執行企業、杭州申奇廢品回收連鎖有限公司向媒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6年2月,通過民政渠道捐贈的衣物佔回收總數的5%至10%。而當被問到公司運營過程中,是否有意無意借用了“公益”的名目時,該企業負責人承認“問題就出在這裡”。

  該公司副總經理李震説:“把能夠捐贈的較新衣物拿出來做公益是公司業務衍生出的‘附屬品’。”

  民政部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回收項目就是回收項目,企業願意捐贈一部分收益給慈善機構,我們當然歡迎,但不應該打著公益的旗號,誤導群眾。

  中國社會工作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黨委書記、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顧東輝説:“免費把舊衣物回收進來,本來用的就是社會資源,還‘掐了大頭捐零頭’,這就與公益慈善背道而馳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