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本月共有百餘萬人參加購車搖號,中簽率再創新低。在大多數人屢搖不中時,細心的市民發現從今年5月至11月,“劉雪梅”這個名字連續7個月中簽,有人更是戲言若再搖不中不妨改名“劉雪梅”碰碰運氣。(11月29日《新京報》)
偌大社會、蕓蕓眾生,就像買彩票中大獎一樣,總有一些人被幸運所眷顧。理論上,只要概率不是零,就不能排除“劉雪梅”連續7個月中簽的可能。更何況,8個“劉雪梅”的個人編碼並不相同(一個人只能有一個申請編碼,且不可變更,即使取消申請再重新申請,編碼也不變),也就是説,“劉雪梅”極有可能是8個完全互不認識的人,連續中簽不過是同名同姓湊成的巧合。
值得玩味的是,“劉雪梅”的連續中簽引發了輿論的沸騰,很多人認為其中有“蹊蹺”,甚至有網友指出“劉雪梅”是一個交通部門的官員並在網上貼出其簡歷。這究竟是不相信低概率事件,還是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心理下的妄自臆測呢?
時下,民間普遍存在一種習慣性懷疑心理,即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尤其是涉及看似不正常或關乎公務之事,都持習慣性懷疑態度。買彩票中大獎被懷疑是內部人,官員做好事被質疑作秀、做壞事則認為有後臺或存在更大的問題……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生活在當今中國的很多人都已經感受到了當下的信任危機,這種信任危機彌散在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不僅存在於不同人群、階層和行業之間,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於每個社會細胞內部。
誠然,這種習慣性懷疑傾向容易導致人的思想陷入極端情緒化,但這種傾向的形成又確實有其現實土壤。具體到抽籤事件來説,人們對“劉雪梅”的幸運持懷疑態度,相當程度上恐怕是出於“前車之鑒”——看似機會均等的搖號依然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一個典型事例就是武漢經適房六連號事件:2010年,武漢經適房搖號結果公佈後,很多細心的市民發現,搖中的6個號碼的購房資格證明編號竟是相連的號碼。後經查明,這是一起由社會仲介人員與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相互勾結,利用經濟適用房搖號進行舞弊、涉嫌經濟犯罪的案件。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