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癌症父親只剩三月生命 千里探監只為看兒子一眼

時間:2012-04-19 13:33  來源:《揚子晚報》

  昨天,王春森抵達常州站

  癌症父親,只剩三個月生命 千里探監,只為再看兒子一眼

  吉林男子王春森昨天來到常州,今天揚子晚報記者陪他去常州監獄了心願

  4年前,妻子因腦出血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3年前,唯一的兒子誤入歧途,被判10年,現在常州監獄服刑,從此他再未見到兒子。前段時間,56歲的吉林男子王春森被檢查出胃癌晚期,醫生通知他還有3個月的生命。

  妻子患病,兒子在千里之外的獄中,還有7年才能釋放。王春森決定,用自己最後的時間再去看一眼兒子,可是路費和照顧癱瘓在床的妻子卻成了最大的難題。在吉林的多家媒體以及本報的關注幫助下,昨日下午3點19分,王春森在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後,終於來到了常州。今天,他將在揚子晚報記者的陪同下,去常州監獄探望獄中的兒子。

  最後的生命裏,他想再看一眼獄中兒子

  王春森和妻子原本是吉林九台市人,十幾年前,夫妻倆帶著孩子來到了長春,在長春市龍江路附近一棟老樓租了一間兩室的小房,開了一個小餐館。妻子負責做菜,而他負責送餐。2008年12月12日,正在做飯的妻子突然倒在了灶臺旁,送去醫院後,檢查出是腦出血。手術後,妻子仍然右半身不遂,只能靠別人架著挪動,生活不能自理,智力也有所減退。如今,夫妻倆租住在一個不到15平方米的房間裏。

  王春森和妻子只有一個兒子,今年32歲。因為母親的病,3年前,兒子小胖(化名)一個人去了無錫打工。3個月後小胖從無錫回家報了聲平安,説是給老闆打工,然後再次回到了無錫。正當王春森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時,卻突然接到了無錫公安民警的電話。“他們通知我們,孩子被抓了,因為對別人造成重傷害,被判了10年。”每當提起這些的時候,要強的王春森總覺得愧對兒子,“如果我有能力,我媳婦會得到更好的治療,兒子也不會進監獄……”那次之後,王春森就沒再見到兒子。

  王春森的生活可以用禍不單行來形容。為治療妻子家裏還欠著3萬多元外債,今年2月,他又被確診為胃癌晚期。醫生給王春森手術時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全身,並斷言他只有3個月的生命了。

  夫妻倆一個月只有1000元的勞保,除去房租500元,妻子的藥費200多元(吃的都是最便宜的藥),每個月只剩下兩百多元的生活費了——王春森為此選擇了放棄治療。而他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看看還在監獄裏的兒子。

  長春市民為他籌路費,揚子晚報幫他安排好行程

  王春森的兒子小胖所在的監獄是常州監獄,從長春到常州的火車票往返要1000元左右——路費成了王春森探望兒子的一大難題。好在,王春森的事情經過吉林的《城市晚報》報道後,牽動了當地很多市民的心。很多鄰居和好心人都涌到了王春森的家,有送來捐款,也有送來水果、罐頭和一些吃的。

  為了讓王春森可以順利見到兒子,揚子晚報記者從4月初開始幫忙聯繫常州監獄方面。在常州市司法局的幫助下,監獄方確定了探視時間:今天上午。

  因為身體和經濟原因,王春森最終還是決定坐火車來常州看兒子小胖。確定了出發時間和行程,王春森開始擔心起了老伴——離開了他,癱瘓在床的妻子該怎麼辦?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鄰居和好心人已經製作了輪流值班表,從他踏上去常州的火車起,大家就會按照值班表執行“任務”,保證每天都有人照顧他的老伴。

  4月17日中午,王春森終於坐上了K518次列車。車上每一分每一秒,王春森都感受著來自大家的關懷,他所在的車廂也因為他這位父親而變得不同。無論是乘務員還是乘客,大家連走路都會輕輕的,就怕影響這位堅強的父親。

  4月18日15點19分,列車開進常州站。一下站臺,王春森露出了欣慰的笑,這是他一路上第一次露出笑容:“離兒子越來越近了,馬上就能見到他了!”

  今天父子見面 他要留給兒子一句話

  在揚子晚報記者的安排下,王春森在賓館住了下來。雖然一路上十分疲憊,王春森卻忍著病痛,收拾起帶給兒子的行李來。滿滿噹噹的旅行箱裏面,裝的基本上全是帶給兒子的東西。鞋就帶了四雙,兩雙是王春森買的,兩雙是兒子的朋友送來的。上次兒子打電話的時候就告訴父親,讓他給買兩雙鞋郵過去。兒子的這個要求,王春森一直記得。只是獄中的兒子不知道,重病的父親和母親兩人每月的生活費不過200多塊錢。

  在王春森準備的行李中,記者看到了一個被藏得很好的紙袋子,裏面是兩張王春森夫婦倆的合影。兩張闔影是一樣的,一張六寸,另一張小一點。在6寸的照片背面,王春森寫下了這樣一串字:“你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爭取寬大,早日出獄,回家照顧你媽,回報好心人,回報社會。父王春森 2012年4月4日 長春”。

  王春森告訴記者:“小的照片兒子可以隨身帶著,大的照片希望兒子放在枕邊。這也許是我們父子倆最後一次見面,希望兒子能永遠記住我的這些話。”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分享到: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