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面試季節“面經”匯:別讓經驗帶上“油條味”

時間:2012-03-19 16:34  來源:光明日報

  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講,首先,參加面試時較平時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儀態儀錶,以此體現對面試活動的重視。當然,這並不是説一定要穿名貴的西裝和套裝,能夠展現自己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即可。其次,面試中不僅要注意自己回答的內容,更要注意回答問題的條理性與邏輯性。第三,與案例的分析結果類似,面試官所關注的有些細節是崗位所要求的。比如,有的崗位對合作能力要求很高,像案例中所提到的小張這樣能言善辯,不考慮別人感受的應聘者就很難被錄取。因此,面試前了解崗位對應聘者的要求很重要。第四,有些細節確實是普遍性的。比如,待人禮貌、著裝整潔、表達清晰等等。這需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積累與練習中才能獲得。

  別讓實戰經驗帶上“油條味兒”

  西北某大學的大四學生李夢在面試上花的錢可不少。從《求職聖經》到《職場面試專家》、《世界500強面試實錄》,書中包羅萬象的面試真題讓她堅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網路上玲瑯滿目的“面經”讓她對心儀單位以往的面試真題爛熟於心;除此之外,她還花1000多元在校外報了面試輔導班,把針對不同單位性質的不同類型面試模板研究了個透徹明白。可當她揣著一肚子面試理論知識真正上場後卻發現:“為啥書上、老師教的不是用不到,就是不管用呢?”

  “第一次面試是一家公司的銷售崗位,由於缺乏實戰經驗,再加上面試類型比較活,所以沒有發揮好。好不容易有了一所高校輔導員崗位的面試機會,可當我把事先精心設計的有關輔導員工作職責的內容、原則都講完後,效果卻並沒有那麼好。反倒是另外一個反應比較快、想法也有些瑕疵的男生得到了工作機會。”面試完後,在該校工作的師姐告訴李夢,因為從微笑到坐姿,再到回答問題的方式都過於模式化,她被領導認為“沒有個人特色和靈活主動性”而出局了。

分享到: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