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幕起到放映窗口止的2/3截點周圍區域 銀幕後有3個主音箱
看電影,若干年前大家都搶前排座,如今的星級影院大家都又爭著往後坐。那麼究竟坐哪兒最安逸?哪個或哪些座位才是聽覺、視覺、舒適度的最佳黃金結合點呢?美著名電影理論家大衛 波德維爾説影院的頭排是觀影的最佳位置,也就是電影愛好者們俗稱的“皇帝位”,而業內稱“從銀幕起到放映窗口止的2/3截點周圍區域”才是最好區域,技術人士也有“並無確切皇帝位之説,具體感受因人而異”的觀點。當然,看電影本身就是休閒娛樂,網友們自己也總結出了一套所謂“皇帝位”的搶佔攻略。
看電影,選“皇帝位”!
現在看電影的選擇越來越多,圖方便在家看家庭影院、看大片則一定要去星級影城;高端影城越開越多,你可以綜合考量服務、硬體、交通等因素;買票也方便了,打個電話點下滑鼠就能搞定,甚至在被窩裏用手機就能訂好座位……對了,訂座位!這是個相當重要的事情,在可選範圍內,整個影廳當中坐哪兒最舒服?在以前舊式影院中,早來的都必然選最靠前的座位,而星級影院林立的如今,因為視覺聽覺效果太過震撼,觀眾開始優先選擇後排的座位,不信,你要是去晚了看看售票區位圖,最後剩下來的座位都是最前面的。除了前後,在左右方面基本沒有太大爭議,誰都喜歡選最正中的位置,不過也有例外,就像有網友説的,“其實邊上的座位也挺好,接個電話去個洗手間之類的比較方便”。綜合種種,漸漸有了“皇帝位”一説,據説“皇帝位”並非是業內的説法,而是起源於那些非常愛看電影的朋友。經大家反覆嘗試後,發現即使影院大小不同,但有些位置總能享受到最好的觀影效果。漸漸地“皇帝位”這個叫法就産生了。
哪才是“皇帝位”?
那麼,這個“皇帝位”究竟在哪呢?日前,美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大衛 波德維爾撰文宣傳,每個影院的頭排才是觀影時能享受最佳視聽效果的位置,也就是電影愛好者們俗稱的“皇帝位”,他説“只有坐頭排才能被稱作真正赤裸裸地看電影”。而據曾從事影廳裝修和設計工作的影院技術工程師文衛介紹,他所理解的“皇帝位”是從銀幕起到放映窗口止的2/3截點周圍區域,正是整個影廳觀影效果最好的區域,他介紹説:“一般影廳完工後,會進行聲場調試。而調試聲場時,測試人員所站的地方,正是從銀幕到放映窗口間的2/3截點的位置。同時,此處的視覺效果也是最好,最大仰視角保持在了40 至45 之間”。因此,2/3這個‘黃金分割點’及其周圍區域,便被認為是影院視聽效果最好的區域。不過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越來越火的3D電影,而3D電影是不適合坐在太靠後的座位的,文衛的解釋是:3D眼鏡是偏增光的,戴上3D眼鏡後,感覺銀幕亮度會減弱40%,並且銀幕畫面也會有一定程度的縮小。所以在觀看3D電影時可以適當往前坐一點,比如銀幕到放映口間的1/2截點的前後幾排”。不過,同時也有影院技術人員反駁“皇帝位”一説,有業內的技術負責人稱不同座位存在視覺、3D觀賞及聽覺的差異是可能的,不過“皇帝位”應該只是觀眾的心理作用,當然還有個人好惡和習慣因素,並無確切的理論依據。
網友攻略找“皇帝位”!
儘管“皇帝位”只是存在於影迷當中的“非官方”定義,但網友們仍樂此不疲地討論以及尋找一個影廳當中最適合觀影的座位,比如“優先選後排座位”、“儘量往中間坐”基本上是多數網友的共識。其實在美國的影院,觀眾也是優先選擇靠前排的座位,如果不是特別火的電影,前三排的位子也是乏人問津的。大衛 波德維爾也承認他的“頭排理論”有自己追求零距離觀影、資深鐵桿影迷身份的原因。無論如何,網友們還是從實際“經驗”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搶座攻略”——如果是小廳,因為座位較少,觀眾席的坡度也不算大,總的來説“皇帝位”會相對靠後;如果是中廳,最後一排座位與第一排的水準距離約為15米,最後一排的座位相對於第一排在垂直方向上約高出4米。為了能夠儘量正面而細緻地觀賞影像,第6排至第10排的座位都可優先選擇;要是大廳呢,大廳銀幕寬度都在10米以上,最後一排距螢幕遠,“皇帝位”區域較中廳會稍微靠前。看3D電影則別太往後,銀幕到放映口間的1/2截點的前後幾排為最佳。另外,還有個選座位的原則是:如果影院只剩下兩側的座位,要優先選擇後排。因為就畫面來説,座位越是往後,坐在兩邊和中間的視野差別就越小。還有不少網友提出“個別情況”,比如“具體電影具體分析吧,要是動作大片我絕對不坐前三排,脖子累眼睛累耳朵也累,但要是文藝片靠前點更有感覺”、“我的視覺習慣總是比一般人靠前,我要把所有定律往前挪個兩三排”、“坐第一排沒安全感,總感覺沒著沒落的,同樣我也怕坐最後一排,想到背後有個放映室就容易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