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撐腰體”的爆紅,則緣于社會公眾對道德難題的反思。“老人摔倒該不該扶”?公眾其實希望按照傳統道德簡單地處理這一本就簡單的問題,但行善無保障卻令很多人生畏。有網友説,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我們不缺社會道德觀念,缺少的是如何為這些道德觀念提供有力的後援。“校長撐腰體”無疑顯示出了人們的期望。
細看這些“體”,它們無一不與公眾當下的生活緊密相關,或是對一些熱點的調侃,或是對於某些社會現象的諷刺。
這些網路造句運動,使一個個平淡無奇的用語,在網友的傳播與運用之下氾濫,似乎達到了“神奇”效果。有專家分析稱,其實,源於一個熱門的網路事件,許多網友為跟風模倣這樣的語句,不過是借力抒發情感而已。從另一方面來説,這也是人們應對生活、工作壓力,從網路事件中尋找樂趣的一種宣泄方式。
負面情緒得以宣泄之後,網友也開始轉向理性。“Hold住”姐的走紅讓“Hold住”一詞迅速成為流行語,被廣泛使用於各種情境之中,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失控的焦慮,另一方面也體現了自控的努力。有學者指出,在非理性蔓延、群體極化現象頻現、喧嘩之聲不斷的網際網路社會中,“Hold住”心態尤為難能可貴。
“造句接龍”是網路時代狂歡化表達 來得快去得快
網友們援引別人的句式,把內心的渴望、焦慮、糾結、不滿紛紛嵌入各種“體”中進行造句改寫,而事實上那些引起轟動的原始材料幾無資訊含量。有學者稱,在這網路時代裏全民造句的喧嘩中,更多的表現還是一種娛樂性的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