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説,來鄭州打零工後,就一直睡在橋下,冬天是最難受的時候。
“之前,鄭州沒有這樣的立交橋時,我們都睡在路邊,那時更難過。建了立交橋,雖能避雨,但睡覺時挨凍仍是不可避免的。”來自太康縣楊廟鄉陳莊村的農民工陳維勝説。
隨後,記者又來到農業路與中州大道交叉口的高架橋下、鄭汴路與中州大道交叉口的高架橋下,這兩處也分別聚集著二三十位農民工,都是水泥地上鋪著單薄的被褥。
以橋當“房”,露宿是為省錢、方便攬活
在東風路與中州大道交叉口立交橋下,農民工肖世輝説,他是週口市太康縣城郊鄉謝莊村人,今年32歲,來鄭州1年多了,一直住在這裡。“由於沒有技術,只能在此打零工,平時幹些裝卸貨物、搬運裝修材料、裝卸垃圾之類的活兒。”
肖世輝説,運氣好時,一天能掙七八十元,運氣不好時,連著三四天接不到一個活兒,最多一個月掙2000元左右。因為沒掙到什麼錢,雖説冷,也要堅持到臘月二十以後再回家。
“我們外出打工為的是掙錢,只要有活幹,冷點就冷點吧。”陳維勝説,“想租房但不敢租,一是為省錢,即便在都市村莊租間單間,一個月也得二三百元,可我們有時一個月也掙不了幾個錢,根本不捨得花;二是為了方便攬活,我們睡在街道邊,一旦有人來找活兒,我們隨時就可以跟著走。”
“有時在夜間,也能碰到個裝垃圾、卸大沙的活兒,車從這兒一過,我們坐上車就走。”陳維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