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不是來學習的,而是來整合資源、拓寬人脈、得到認同的。”另一名輔導老師、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産業創意研究所所長助理戴明朝説,有的學生目的並不是聽課,而是多認識人,接觸一些大腕級的授課教師。他認為,這並非完全不對,但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對“富二代”們來説不是好事。
“二代”與“一代”企業家的差距
在吳萍眼裏,這些“二代”同她所接觸的“一代”企業家有很大的距離。之前帶總裁班時,也出現過類似的緊急更換老師的情況,班裏的學生雖然都是老闆、總裁,都馬上表示理解。
平時,大家也無不守時守信。一次簡單的班會,也會從外地趕來,無一人缺席。有的學生應酬到淩晨三四點,第二天下大雨,仍會準時出現在課堂。有一次她生病時,班裏六七名學生帶著鮮花、水果去看望她,令她頗為感動。
“成功真的不是隨隨便便的,人生太客觀了,踏踏實實做事才能成功。”吳萍直言,帶總裁班時,常常被“一代”企業家身上的品質所感動、震撼。
吳萍認為,這些“富二代”們應該好好學習父輩身上的企業家精神。受教育就要受敲打,企業交給你後,會遇到更多、更困難、更複雜的事情,他們必須學習“一代”企業家的氣量和胸懷,否則以後也沒法經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