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亂象叢生 常識缺失成致命弱點

時間:2011-09-30 10:17  來源:人民日報

9月,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季拍賣會在上海舉行預展。

  常識一

  投資有風險 買賣需謹慎

  很多上當者都是利益驅動

  收藏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正如我們會收藏自己收到的第一封情書、父母的老照片、各地的明信片一樣,人類也收藏著與自己的歷史相關的文物。但當收藏變成了可以升值保值的投資時,一切都變了。

  “目前的全民淘寶運動是所謂的文物鑒定之亂、文物拍賣之亂的根源。據估算,全國搞收藏的人數達到8000萬至1億人,文物拍賣企業幾百家,可是文物從哪來?這麼和你講吧,中國散落民間的文物,尤其是明清以前的文物是極其稀少的,明清的珍貴文物流傳至今的也大都是流傳有序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的文物從法律層面講都歸國家所有,所以除非是非法盜掘的文物,大眾怎麼可以隨便撿到真正的文物呢?而非法盜掘是國家嚴厲打擊的。可以説抱著撿漏的心態基本上只能被騙。”家就住在潘家園古玩城旁邊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健民很是感慨民眾對於“淘寶”的癡迷。

  對於普通百姓來説,有些常識是必須的。比如,文物都是有自己的身份證的,流傳有序是基本的要求,可是大多數人依然願意相信騙子編造的各種故事。“現在騙人都形成了連環套,河南、陜西的一些文物販子到各地古玩城的地攤買一些假文物,然後再回到當地賣給到處淘寶的人,這些人再把這些東西高價折騰到古玩城的高價商店。其實文物離開了出土的環境,孤單地放在收藏者的手裏是沒有意義的,它需要和其他的文物一起才能體現其價值,也才能説明那個時代的文化氣質。好的文物和藝術品,是無價的,進行估價本身就很荒唐。我們可以設置一些與拍賣收藏相關的節目,但不能庸俗到只談錢,普及知識提高審美才是最主要的。”李健民對於各種鑒寶類欄目一直是持否定態度的,認為應該“取締”。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是任何一個股民在入市之前都會得到的提醒。而且任何一個股民在經歷了中國股市的漲跌後,也都明白了這兩句話的意思。“這兩句話同樣適用於所有熱衷於文物藝術品的投資者。任何一個人進行文物藝術品投資前都應該獲得與自己的投資相匹配的知識儲備,包括考古、藝術及法律知識。正如所有的股評家的觀點只是一家之見一樣,鑒定專家的意見對投資者也只是參考意見,避免上當受騙的唯一途徑是多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專家。”國家文物局社會文物處處長譚平覺得媒體應該好好宣傳一下這個常識。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