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趙義採訪並不容易,他的顧慮有二:第一,他認為是媒體的關注害他離崗,第二,他正在忙著裝修自己的新店面,沒有時間。上午10時,幾番努力下,趙義約記者在西沽公園門口見面。趙義來的時候,騎著一輛燃油助力三輪車,這車平時是用來運貨的,格子休閒西裝,腰上還挎著招牌迷彩腰包。曾經,腰包白天用來放“城管通”,晚上將“城管通”拿出去,裝上零錢,就成了他做生意的錢袋。
據了解,這是事件曝光後,趙義首次接受天津本地媒體採訪。
1問當初為什麼當小販
想法很純粹多賺點錢成家立業
趙義今年26歲,土生土長的天津人。2008年,趙義畢業于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讀的是新高職。2009年6月,趙義應聘進入天津市某環境建設有限公司,這家國有獨資企業在早年進行的事業單位體制改革中承接了以前市環衛局、園林局的部分基層工作,他先後在業務部、公廁保衛隊工作,這份工作雖是企業編制,但在母親眼裏是抱上了“鐵飯碗”,周圍親友羨慕不已。去年3月,趙義被借調到市市容園林委進行實習崗位輪換,不久又被轉借到紅橋區市容園林委數字化管理中心考核辦擔任資訊採集員,主要是拿著“城管通”在所屬片區轉悠,拍下違章違法事實,再將資訊傳回中心。
工作穩定,但是收入每月不到2000元。趙義坦誠,他的想法很純粹,自己家庭條件不算好,也沒有女友,為了攢錢成家立業,他開始做小販。在五愛道擺攤賣鞋,生意好時一晚上能賣出去40雙。趙義違法佔路擺賣的生涯只有短短一個月,但就這一個月裏,他體會到了小販的辛酸。“時刻都戰戰兢兢的,不過大多時候城管不是上來就沒收東西,而是勸離。”一個月後,趙義開始每月花800元租合法攤位。“既是執法者又是違法者太讓人糾結了,我覺得還是合法經營踏實。”就這樣,趙義帶著雙重身份開始了創業的原始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