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憶説:“我每天都要從家裏步行30分鐘去二七路,照顧年近八旬的母親。走到中百超市門口的路口時,正巧遇到那位老人摔倒了,自己無法爬起來,他的頸部纏著紗布,一看就是個重病人。老人當時還對我招手,希望我能扶起他。看到老人摔倒的路人不少,沒有人去扶。我一人就跑過去扶他,可是我一個女的扶不起他,便叫從身邊經過的兩個男女青年搭把手,他們可能是怕惹麻煩,迅速離開了。我一個人使勁把李爹爹扶起,攙著他走過馬路。”
記者問她,路見摔倒的老人,而且是病重的老人,就不怕被訛上,惹出官司?肖榮華説:“我在報紙和電視上也見到過做這類好事反而被人訛上,吃上官司的事,但我沒去想那多,做好事畢竟是在行善,怎麼能把別人想那麼壞?”
街坊鄰居:
肖榮華做好事,不意外
當記者來到二七新一村時,有很多居民聚在樓下。
街坊們説,肖榮華當天跟大家講起在街上扶起老人的事,大家覺得她做得好,但也有人説她膽子大,不該管這閒事,萬一惹上麻煩不好辦。
鄰居張先生介紹説,肖榮華是7年前才搬來的新住戶,她為人很好,與鄰里的關係處理得也好。她的單位是省水電施工隊,常年在外幹活,她經常幫別人洗衣服,她的手很巧,會做縫紉活,同事中誰家生小孩兒,她都做好嬰兒的衣服、包被送去。現在不上班了,在小區裏種點菜、養點雞,不論白菜、蘿蔔,熟了就分給大家享用。今年中秋節那天,她將自家7隻雞都送給街坊鄰居嘗鮮。在家裏她也是孝女,她家距離79歲的母親家有3站路,她不論颳風下雨,她每天都必須步行去看望老人,做清潔、做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