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包”目前主營兩項業務:設計事務所和puki1+1。前者自我造血的功能,是盈利的主要來源,75%的聾人團隊,提供品牌管理傳播、平面設計製作、企業形象設計、展覽展示活動、活動策劃執行、網頁及多媒體等服務。
後者則是純公益性質,通過一位在校健聽學生與一位在校聽障學生結成對子,對健聽學生進行短期手語培訓,使其能夠輔助聽障學生順利進入由企業提供的專業實訓環境,幫助聽障學生適應企業工作環境,最大程度彌補聽障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聾健溝通問題。
“做這件事很難,我們只能與學校和企業合作,爭取他們的資源。預算緊張,這是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因為學校不出費用,企業只出崗位。”肖亮從原來公司請來一位合夥人共同經營設計事務所,合夥人的薪水只有1000元。
但是1+1項目還是慢慢起步了,去年7月開始,到今年3月,上海聾人青年技術學校、徐匯業餘大學聾人特教部推薦來19個學生,他們經過實訓,已經有10人正式就業,從事建築、動畫設計工作。而“小籠包”今年的計劃是“10+10”,也就是培訓10名聾生,實現全部就業。今年3月,“小籠包”在團上海市委的牽線下,和8家IT企業建立了合作。這8家企業將為聾人學生提供從事編輯排版、創意設計、數據分析等實習崗位。
對於聾人就業,肖亮有清晰的認識,“小籠包”不是要把所有的聾人都送到就業崗位上,這不是一家企業能夠解決的問題。因為聾人個性不同,有的陽光開朗,有的自卑封閉,“小籠包”的任務在於培訓聾人的獨立能力,讓他們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