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發海告訴記者,他二爺爺參加過洪湖赤衛隊,出去後再也沒有回來過,至今不知下落;這麼多年過去了,做夢還經常夢見他。“我深知親人離別的痛苦。況且羊樓洞142烈士都是英雄。”有著這樣的信念,余發海在為烈士尋親的路上一刻不曾停留。
按墓碑的排列順序,他將142名烈士逐一列表排號,把烈士生前的部隊番號、性別、姓名、職務、年齡、籍貫、死因等內容一一造冊,將調查情況寫成了報告,分別送給赤壁市政協、人武部、民政局、公安局。
不久,當地聯合組織開展了“百封信函、千人協查、萬里電波、為烈士尋親”活動,先後寄出一百多封信給烈士家鄉相關部門,但由於幾十年間行政區劃的變動,有三分之一因“查無此地”被退了回來。
寫信不能找到的,余發海傾盡家資帶病尋訪。2007年夏天,他在尋親路上因為淋雨發燒住院三天,作為一個腎移植的病人,險些丟了性命。如今,在社會各界的協助下,余發海已經已為101位烈士找到了親人。
最大意外找到“活”烈士
尋訪過程中,最大的意外是找到了一名活著的“烈士”——重慶人胡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