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端午節現“粽衣女體盛”:傳統文化為何媚俗化?

時間:2011-06-05 11:28   來源:新華網

  “以這種形式展示端午節,完全是有悖于文化傳統的,我們過端午是為了弘揚愛國的情操,從本民族的認同感出發共同紀念優秀的先人,而不是罔顧同胞的‘文化不適感’,去東施效顰模倣一些‘女體盛’之類的糟粕。”王開玉説。

  【聚焦三】申遺成功:端午如何重塑國人精神家園?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人類傳説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中韓端午之爭”瞬間成為炙手可熱的焦點。

  四年之後,中國端午節終於成功登上“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正式躋身“世界遺産”。當端午節已經成為“世界遺産”,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傳揚這一傳統文化,使其以更加自信的面貌展現在世界面前?

  (網言網語)網民“天縱七星”認為,韓國的“端午祭”經過當地人們的傳承發揚,才會有今天在世界遺産裏的重要地位。我們的兩千年來的端午節,內涵其實更為豐富,“一個端午三次過”,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飲雄黃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龍舟競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親友團聚,需要的今人更好地發揚傳承。

  網民“王嘉藝”呼籲,國人能重拾傳統文化的精髓,真正把“端午節”過起來,而不是過“粽子節”。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