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端午節現“粽衣女體盛”:傳統文化為何媚俗化?

時間:2011-06-05 11:28   來源:新華網

  【聚焦二】“粽衣女體盛”:傳統文化為何媚俗化?

  一名身著清涼的女模特躺在餐桌上,腹部盛放著一個巨大的粽子,一位廚師模樣的男子正用刀切割粽子。四週圍觀的食客中,不少人掏出手機等拍照圍觀者中還有一名未成年男孩。近日,一篇關於長沙某餐館推出“粽衣女體盛”的帖子在各大論壇廣泛流傳,並成為微博熱議的焦點話題,網民紛紛“拍磚”直斥其媚俗、膚淺,工商部門也表示對此舉可依法叫停。

  “為紀念端午,武漢網民們模倣屈原跳江。”端午節的“幺蛾子”其實早已頻現網路。2008年,“倣屈原蹦極”的一則視頻短片就曾引爆網路,視頻中屈原投江的情節被換成了跳蹦極。一個看不清裝束的男士從蹦極跳臺上一躍而下,臺下爆發出一陣哄笑,一度也引發了人們“圍觀”。

  (網言網語)天涯網民“baisz”寫道:傳統文化媚俗化之風大行,今天用“人體”為噱頭賣粽子,明天就有可能衍生出來賣月餅、湯圓、餃子……長此以往,我們留給後代的必然是扭曲變態的文化審美觀。

  網民“李思瀚”認為,這種為了吸引眼球而極盡賣弄炒作之能事的做法完全是在抹黑端午節,他質疑:商家的炒作還有沒有道德底線?

  而新浪網民“小胖姜”認為,雖然説禮多人不怪,但現在端午等傳統節日都快演變成送禮節了,文化得不到很好的傳承,反而變得媚俗不堪。

  (專家點評)長期從事社會學研究的安徽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開玉認為,所謂的“女體盛”不僅一點都沒有美感,看了反而讓人倒胃口,商家用這種出格的方式來炒作,民眾在感情上肯定接受不了。

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