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網此前超過1500名網民參與的調查顯示,高達85.7%的被調查者認為端午節要吃粽子,認為要劃龍舟或者賞龍舟賽,以及要插昌蒲、艾草于房門兩旁或者用它們洗澡的網民也超過五成。但認為要“縫香包或帶香包,係五彩線”或者“喝雄黃酒,涂雄黃在小兒身上”的被調查者就相對少了很多,分別只有40.5%和22.1%。反而有三成以上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探親訪友、休閒旅遊和逛街購物。
網民“池向東”就此呼籲,端午應該是“節”而不止是“假”,不能用簡單的休假態度來對待端午節這樣歷史底蘊深厚的傳統節日。“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種多方面的、多層級的、難以言説的特殊感受,是一種身臨其境的心靈震撼和感悟,是一種純精神層面的事情,是一個‘人文化成’的過程。”
一盒粽子動輒成百上千元,對於“天價粽子”令人瞠目結舌的價格、繁複的過度包裝,強國論壇上眾多網民也在直指其“沒有端午文化,卻富於巴結與討好。”
(專家點評)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胡守鈞認為,做為一個中國人對傳統文化要有謙恭的態度,從傳統節日中領悟其中的中國文化精神。“傳統節日是我們的精神家園,端午節的背後是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沉澱。端午節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粽子節’,這裡面其實承載了很多文化的精神意義上的內容,值得我們去學習和體會。”
“開發傳統節日的商機,更是要在對傳統節日的儀式、紀念品、食品等都要有一定的界定和規範的基礎上進行,馬虎不得。”胡守鈞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