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夏蘭英老人站在公園南側的亭子前,聲音清晰有力,像是指揮士兵般發出號令。只有早上來公園晨練的人才知道,夏奶奶的密碼是喊給正落在周圍的大樹上、亭子頂上的小鳥們聽的。
11年來,夏奶奶已經成了這一片鳥兒們的“老熟人”。聽到熟悉的密碼聲,麻雀、灰椋鳥、喜鵲……上百隻鳥兒紛紛從高處飛下來,享用它們每天的“盛宴”。
愛鳥護鳥已成老人生活習慣
家住東七路的夏蘭英老人從2000年開始就在革命公園裏喂鳥。最初她看到路邊有很多人丟下的剩饃、油餅,覺得怪可惜的,就乾脆收集起來,帶回家後晾幹、揉碎,再帶到公園裏喂鳥。“這些糧食給它們吃了,不浪費。”夏奶奶笑著説。
夏奶奶總是在公園南區的3個點喂鳥,在公園北區裏給鳥撒食的還有兩位八旬老人,他們是張聰梅和她的老伴張建奎。3位老人十年如一日地管起了公園裏千余只鳥兒的“伙食”。每天6點多,他們就拎著幾袋鳥食出門,步行到公園,先喂鳥再晨練,日日如此。即使是大年初一,他們也要先到公園裏把鳥喂了,才能安心做其他的事。
“每天一大早喂完鳥,心情特別舒暢。”張聰梅奶奶説,現在,每天一早到公園喂鳥已經成為了他們三人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