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本來打算初六再回單位上班的趙天偉,大年初三就提前趕回了安徽省合肥市。“再在老家待上幾天,恐怕真的要借路費回來了。”趙天偉一臉苦笑。
趙天偉説,春節回家所産生的繁重的花費,讓他工作一年的積蓄所剩無幾。像他一樣遠離家鄉在外地工作的年輕人幾乎都有同樣的感覺:春節回家的高花費已經讓團圓的歡樂成了“咬著牙的快樂”。
農曆年初一到初三,是春節期間人們走親訪友的“黃金時間”。而在網上,曬春節“帳單”的熱度也漸漸升溫。在天涯社區,一條關於“80後春節回家要帶多少錢才夠”的帖子點擊超過了30萬,近兩千條回復中大量年輕人曬出的春節帳單讓他們“叫苦不迭”。
“長輩、晚輩都要給紅包,家裏要辦年貨,走親戚要帶禮品,同學聚會,請客吃飯 總之就是離不開人情兩個字。”趙天偉對網上曬出的花費單深有同感,過年回家花費近2萬元,“就這還沒算上買回哈爾濱的高價火車票呢”。
春節是中國人舉家團圓的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如今春節回家越來越高昂的花費讓“人口大遷移”成了“金錢大遷移”。對於他們來説,為了“人情”和“面子”,只能苦了自己。
一個名為“偉宸2011”的網民的春節帳單頗具代表性,小兩口給雙方父母各2000元,共給親戚家的孩子1200元,給爺爺500元,準備年貨花費2000元,往返路費1500元。
這位網民説,沒有1萬元錢春節是過不了關的,而一萬元是他平時好幾個月的辛苦才能掙來的錢。
“每年過春節回家,走親訪友,禮尚往來加上各種年貨,哪哪都得花錢,手裏沒有兩三千元根本不敢回家。”家住吉林省吉林市,在長春市工作的劉昕説,過春節都想回家看看父母,但口袋裝不滿根本沒臉回家,今年春節他已經不打算回家過,準備明年多攢點錢再回去。
據劉昕介紹,他大學畢業後留在長春打拼,目前從事電腦軟體開發類工作,每個月不到2000元的工資也僅夠維持自己租房子、吃穿之用,根本攢不下什麼錢。他説:“一直在省會工作,遠親近鄰都高看一眼,手裏不拿著幾千元回家不僅給父母丟人,自己心裏也過意不去。”
家住吉林省磐石市的楊恩澤,大學畢業後一直留在四川省工作,今年春節也不打算回老家了。他説,春節假期本身也不太寬裕,時間比較緊,另一方面成本也確實很高,和女朋友兩個人光是往返路費就得2000元左右,加上回去的各種開銷,沒有5000元根本不夠用,所以想來想去還是緩一緩再説吧。
不過,很多年輕人還是表達了自己對家的眷戀,“有錢沒錢總要回家過年”。對他們來説,家人的團圓和健康,才是一年辛苦下來的重要目標和頭等大事。
對此,有關社會學專家認為,春節作為中國傳統的一種文化和習俗,一家人聚在一起“團圓”的意義是最重要的。作為父母,並不在乎子女買多少年貨,給他們多少錢,他們只希望團聚;作為子女,總希望一年到頭回到老家應該在父母面前有所表現,所以經常導致一些不理性消費,給自己增加了很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