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話董建設
她越懂事,我心裏就越愧疚
記者:你遭遇車禍後,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董建設:説實話,車禍之後,我很消極,感覺生活全完了。我當時就想,還不如死了算了。一個健全的人很難想像一個殘疾人的生活,我曾經幾次想到過自殺,當時非常討厭和別人溝通。
記者:是什麼讓你堅持下來?
董建設:孩子和家人對我的關愛。對親情的眷戀,讓我無法捨棄生命。
記者:聽説事發後,你的妻子離開了?
董建設:(沉默5分鐘)是的,車禍四個月後,她就走了。當時我也很難接受這個現實,現在回想起來,“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也沒什麼好去責怪的了。
記者:你現在對她是什麼態度?
董建設:不恨她了,但沒好感。
記者:網上有消息説,你和自己三歲的孩子相依為命,你對孩子有什麼要説的嗎?
董建設:我十多歲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從小沒享受到完整的母愛。沒想到現在孩子變得和我小時候一樣了,我虧欠她太多了。
記者:你感覺董心怡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董建設:看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寵愛有加,但我卻沒法讓她感受父親的呵護。想起這些,我就更心疼。三歲,都是在父母懷裏撒嬌的年齡,看著她越是懂事,我心裏就越愧疚。
記者:孩子經常陪你聊天嗎?
董建設:是的,雖然有時聽不懂她説的什麼,但一聽她説話,我就很開心。她也很樂意陪我,她肯定知道我心裏不好受。
記者:在你臥床這麼長時間裏,你覺得誰照顧你最多?
董建設:我奶奶。其次是我父親,還有孩子。
記者:聽説鎮政府安排了醫院,你不願意去?
董建設:有這事。主要是考慮到媒體要來採訪,我怕在醫院不方便。
記者:以後有什麼打算嗎?
董建設:我知道我很難好起來了,只希望我身上的一些傷口好了後,能自己學點技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家裏和孩子減少點負擔。其實我更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未來,讓她多接受教育。
記者:你心裏頭,覺得虧欠孩子很多。
董建設:虧欠太多了。每次孩子給我端飯倒水,我心裏都跟刀割一樣。
記者: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好心人、網友都想要幫你,對此你有什麼想説的?
董建設:我很感謝他們,他們讓我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氣。
記者:等家庭狀況有起色後,你有什麼特別想做的嗎?
董建設:陪孩子到外面走走,讓她感受家的溫暖。孩子為我付出很多,其實我更想盡一個做父親和兒子的責任。
- 發帖者説
發帖者自稱
“壓力很大”
昨天下午,記者輾轉聯繫到了最早在百度樂陵吧發帖的網友潘先生。他告訴記者,自己根本沒想到這個帖子會“火”,同時他坦言自己的壓力很大。
潘先生告訴記者,拍攝這組照片純屬偶然。並坦言將來事件的發展“好壞難説”。他表示:“好的可能是董建設的妻子能迫於壓力,和董建設破鏡重圓,壞的可能則是擔心董建設有可能對社會救助産生依賴性。希望事情能朝好的方向發展吧。”
對於帖子中所言的“父母對董建設冷漠”一事,潘先生表示,拍攝圖片當天,自己沒見到董建設父母。“是董建設告訴我説,他的父母不管他的。”
記者注意到,也有網友對三歲女兒照顧父親一事提出了懷疑:“三歲的孩子,甚至從水缸裏舀水都是件難事,更別説其他的了……”對於這些質疑,潘先生表示自己只是實事求是拍攝現場情形。一名青島的網友感慨道:“心怡是很讓人感動和辛酸的,即便是作者善意放大,也是一種溫暖,也應該給孩子給這個家幫助和關愛。”
- 當地回應
小心怡入學
將妥善安排
已安排醫院醫治董建設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黃夾鎮政府就已為董建設辦理了低保手續,而董心怡的入托和入學問題,也已得到解決。
黃夾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07年董建設出車禍入院治療時,鎮政府就已出面為其協調了部分貸款。隨後,又為其辦理了低保救助手續。而心怡長大後面臨的教育問題,該負責人也表示,今年入冬前就已為其協調了幼兒園。“幼兒園是當地最好的鎮中心幼兒園,將來上小學的學費,也能減免的減免,能補助的補助;而且我們還會對她資助一部分學習用品。”
對於董建設的醫治一事,黃夾鎮政府表示,很早就聯繫了鎮衛生院表示為董建設免費治療,但他一直不願入院。“目前來看,要完全治好董建設的高位截癱已非常困難,現已為其聯繫好了鎮衛生部門,最快22日就可將其接入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