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神奇苗家醫術世代相傳

2011年05月27日 10:38:4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三三不見九,夕陽還見月。趁我口氣在,有病早來醫。”這詼諧風趣的詩句出自一位年過古稀的老苗醫之手,既反映老人對醫術的自信,更顯出豁達幽默的人生態度。

  熊文美老人的診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凱里市的一條小街上,左右都是經營裝修建材生意的小店,診所門口晾曬著老人和徒弟從附近採挖的藥草,很有些“大隱隱于市”的味道。

  但前來尋醫問藥的病人卻不少,上午多是附近的市民和農民,下午以從省會貴陽等外地來的患者為主。10多平方米的診室陳設簡單,一張桌、數把椅、成排的草藥櫃,不見聽診器、手術臺,苗醫診斷憑聽脈,治療則是配草藥、藥酒。

  聽脈、背診都是老苗醫的長項,尤其是聽脈堪稱“神奇”。將右手食指和中指搭在就診者左右兩手的手腕上感受脈息就能診斷出病情,甚至是當事人都沒有感覺到的病灶。

  熊文美出生苗醫世家,是一位身懷絕學的三代祖傳名醫。在他的家鄉黔東南,人們習慣用“神醫”來稱呼這位有著溫和笑容的苗族醫生。他的傳奇故事很多,如曾經在一個月內,用苗族草藥幫助一位在廣東打工時因事故造成脊柱神經損傷、已被西醫認定為“無法醫治”的青年康復如初;非典肆虐時,他曾用苗家醫理和祖傳秘方配製出治療非典的苗族藥方,無償獻給國家。

  “我們苗族的祖先遷徙頻繁,所到之處多是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荒僻山區和瘴癘之鄉。苗醫苗藥是他們生存鬥爭的産物,功效獨特而奇妙,”7歲就隨父行醫的熊文美談起本民族傳統醫藥來如數家珍。

  熊文美對自己的醫術充分自信。幾年前,他在貴陽的醫院查出肝部腫瘤,當醫生告訴他不能保證康復時,他當即出院回家並按照苗醫氣病的方法自行配藥服用3個月。半年後,熊文美到醫院復查,肝部腫瘤竟然消失了。

  苗族在長期的遷徙生活中,形成了獨特的苗醫學,所用藥材多為就地取材,具有簡、便、廉、效等特點,對治療一些疑難雜症尤為有效,其傳承長期依靠口耳相傳。在中國苗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的黔東南州,像熊文美老人這樣經驗豐富的老苗醫已經為數不多,他們被稱為民族醫藥傳承的“活化石”。

  老人在收徒方面,並不拘泥于“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等觀念,除了向兩個兒子傳授醫術外,他還收了兩名女徒弟,其中包括黔東南州中醫院副院長郭偉偉女士。

  雖然已經77歲高齡,熊文美依舊臉色紅潤,精神和身體狀態都很好,幾乎每天坐診,過馬路時大步流星,利索得很。

  老人説,他有兩個心願,一個是幫助家鄉沒錢唸書的娃娃繼續讀書,另一個就是徒弟能把自己的醫術百分之百地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現在,他的孫女熊玉蘭,25歲,也在學習苗醫,這個苗醫世家儼然有了第五代傳人。(記者張芽芽 石新榮)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責任編輯: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