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18位大陸失蹤者認定死亡 已進入理賠階段

時間:2010-11-03 10:14   來源:錢江晚報

  “催生”蘇花公路改建

  蘇(澳)花(蓮)公路塌方事故再度引發島內各界對該道路安全的憂思,也使已提出多年的蘇花公路改建課題再次擺上議事日程。1日,近萬名花蓮民眾赴臺北請願,呼籲當局給他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當天,臺灣環保部門召開專家小組環評會議,“有條件通過”蘇花公路改善計劃。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環保部門預計在未來3到5天內召開環評大會,若能順利通過,“蘇花改”工程可望年底正式動工。

  根據臺公路部門的規劃,“蘇花改”的工程經費預估達465.8億元新台幣,如按期開工預計在2017年全線通車,車程72分鐘,比蘇花公路快48分鐘。

  蘇花公路號稱“臺灣最美的公路”,但其安全問題已存在多年,“蘇花改”議題也提出多年,但因環評等因素一再擱置延宕。據了解,目前除蘇花公路外,從花蓮北上和南下花蓮,還有鐵路和航空兩種方式,但二者都受到運量和颱風等極端天氣條件的限制,給民眾出行造成諸多不便。

  1日,近萬名花蓮鄉親繞開如今“柔腸寸斷”的蘇花公路,輾轉前往臺北請願,要求當局“動工蘇花改”。有花蓮旅遊業者表示,蘇花公路塌方事故發生後,業績衰退九成五。一位年逾八旬的花蓮老人説,她的兒女都在臺北工作,希望兒孫每次年節都能走在安全的道路返鄉探望她,“我要幫年輕人爭取”。一位菜農則説,蘇花公路塌方後,自己辛苦種的菜都運不出去,而且這種情況還是常常發生。

  當日,臺環保部門的專家小組環評會議長達6個小時。當“有條件通過”的消息傳出,參與請願的花蓮民眾瞬間沸騰,集體高呼“蘇花改應儘速動工”。

  據了解,所謂“有條件通過”主要指的是:要求開發單位針對生態物種面臨的威脅、空氣品質超標等情況訂立停工規範,並就規劃路線附近區域建立生態景觀及地形地貌變化資料系統。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