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調查稱84.1%的人贊成適度管理流動攤販

時間:2010-09-14 10:1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城市發展與民生同等重要

  對於城市流動攤販這個會長期存在的兩難問題,應遵循何種原則進行管理?調查中,84.1%的人贊成“適度管理,注重疏導”,9.5%的人主張“嚴格管理,堅決取締”,5.5%的人認為應“放鬆管理,儘量不干預”。

  家住北京回龍觀小區的李先生説,有關方面對回龍觀地鐵口流動攤販的管理方式,讓他實在有些想不通。據他介紹,平時沒人管時,本來四車道的馬路硬生生被流動攤販堵得只剩下一車道寬,地鐵口經常擁擠不堪。有關部門一齣手管理,小攤販立刻就被清理得一乾二淨,他想下班時順路買點水果都不行了。李先生質疑:“難道城管就不能把握一下管理的‘度’嗎?”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王敬波教授分析,對於流動攤販問題,政府以前採取的辦法是“一刀切”,試圖通過簡單化的“抄東西”、“踹攤子”等粗暴執法方式來解決問題。可是實踐證明,這些方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造成了極其不良的社會影響。“城市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社會性課題,應該採取適度管理、疏堵結合的方法。僅靠城管部門一紙拆除令、幾場取締行動、幾聲罰款吆喝,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楊宏山副教授則提醒,在處理流動攤販問題上,應該遵循城市發展與民生同等重要的原則,決不能為了城市發展而忽略民生。他認為,流動攤販之所以選擇這種就業方式往往是生計所迫。城市的整潔有序,不是我們現階段要追求的唯一目標,平衡不好反而會讓城市社會生態出現問題。

  74.3%的人認為應實行城市流動商販劃區經營

  在適度管理的原則下,有哪些具體措施值得借鑒?調查中,74.3%的受訪者選擇實行“流動攤販劃區經營”。

  楊小軍教授指出,這正是當下城市規劃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一方面,新建的小區應該預留一定的空間便於攤販集中經營,老社區也應該適時適地地開闢一些早市晚市、跳蚤市場。另一方面,在加強監管的前提下,正規市場的進入門檻應該儘量降低,讓一些想固定下來的遊商能夠進入。

  還有53.6%的人主張流動攤販應“持證上崗”,24.5%的人贊成“徵收相關稅費”。

  對此,楊小軍教授顯得有些擔心,“不宜對流動攤販進行高收費,持證上崗的手續也應儘量簡化,只要登記後,在出現事故時能夠找到相關責任人就可以了。”

  受訪者建議的其他管理措施還有:“允許流動攤販成立行業協會自我管理”(52.3%),“限定經營範圍”(41.3%)。

  “對流動攤販進行管理的最大困難在於其流動性。政府可以考慮通過多種方法降低其流動性,將其引導到相對固定的地點進行經營。例如小區門前的空地、市場周邊、不影響交通的街角等。”王敬波教授認為,只要地點相對固定,垃圾處理、污水橫流等問題就可以得到妥善解決,而且更容易自我組織起來,進行自治管理。

  楊小軍教授建議,對於城市流動攤販最好採取區域管理的方式。具體而言,就是以社區為單位,讓小區居民投票決定流動攤販的去留、經營種類、經營地點、經營時間等問題。“小區居民最了解自己的生活需要,所以他們也應該最能把握好管理流動攤販的‘度’。” (向楠)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