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科院專家稱長江魚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健康

時間:2010-08-31 09:32   來源:浙江線上-錢江晚報

  日前,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佈調查報告稱,在取自長江上、中、下游重慶、武漢、南京、馬鞍山4個城市的鯉魚和鯰魚做檢測時,均測出被稱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而這兩種物質可導致雌性性早熟等性發育和生殖系統問題。

  針對該報告,昨日,中科院水生所以及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的相關專家紛紛作出回應:部分野生魚確實存在激素情況,但激素含量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

  調查報告:長江兩種魚含環境激素可致性早熟

  這份報告題為《“毒”隱于江——長江魚體內有毒有害物質調查》,共24頁紙。“今年1月到3月,調查人員在長江沿岸的四座城市採集長江中野生的鯉魚與鯰魚,所有樣本都是由當地漁民提供的新鮮活江魚。樣本在收集到之後均由錫箔紙包裝,冷凍避光保存,隨後被運送至位於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實驗室。”檢驗顯示這些魚體內都不同程度地累積了壬基酚、辛基酚等有毒物質。

  記者在報告中了解到,“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滌劑、紡織産品和皮革涂飾中極為常見的化學原料,屬於環境激素,即可以干擾內分泌並影響性發育水準的內分泌干擾素。

  “這些物質在生物體內具有累積性,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形成健康隱患。”報告發佈者武毅秀説,“由於這些物質對環境和健康有巨大的負面影響,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將其列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學物質。”

  專家回應:激素的確存在但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環境毒理學專家周炳升昨天接受採訪時證實,國內淡水魚包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的魚類,由於水污染的影響,體內含有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比較常見的。目前檢測儀器可以檢測出魚類體內很輕微的壬基酚和辛基酚含量,但國內還沒有對壬基酚和辛基酚在食品中的含量上限設定相關標準。

  周炳升説,壬基酚和辛基酚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理論上是存在的,但影響到什麼程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免疫學專家譚錦泉教授表示報告中85.0微克/千克的激素含量,不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危害。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吳曉輝指出,“被稱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是否導致江魚中‘毒’,要看有害物質含量有多少,只有當積累到一定量時,才可能對人體造成一定損傷”。

  報告發佈者:有毒物質不斷累積遲早導致質變

  昨日,記者帶著各界的質疑採訪了該組織負責人、報告發佈者武毅秀。

  記者:有環境和醫療方面的專家認為,目前江魚所含的環境激素不足以對人體産生較大的危害,是你們誇大了危害?

  武毅秀:報告中未説明吃了含有環境激素的魚類會對人體有立竿見影的危害。報告的依據是,國際上已確認壬基酚、辛基酚及全氟辛烷磺酸對人體有害。至於具體含量多少對人體有害,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標準,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有害物品質的不斷積累勢必會導致質變,只是早晚的問題。

  記者:調查報告採取的抽樣檢測的取樣方法是否科學?

  武毅秀:決定採取抽樣檢測方法前,我們的組織諮詢了許多環保方面的專家,他們認為,通過抽樣檢測的方式足以支撐報告所説的內容,最終報告只是想證明一個事實——長江流域魚類體內含有一些有毒物質,而非要證明每一條魚體內、每一個河段都有。

  專家支招如何防範環境激素

  所謂“環境激素”,是指由於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活動而釋放到環境中的、影響人和動物內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由於它具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學術上稱之為“外源性內分泌干擾物”。

  如何來防範環境激素的危害,專家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不要用泡沫塑膠容器泡速食麵,速食麵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産品,它是一種致癌的環境激素;不要將聚氯乙烯包裝食品放在微波爐中加熱,因為在高溫條件下,環境激素雙酚A會從中滲出;對含有激素的藥要慎用;食用糙米、蕎麥、菠菜、蘿蔔等,容易使環境激素二噁英從體內排出;多飲用茶水也有助於內臟中的環境激素排出體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