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網路打手棒殺口水經濟:自掘行業墳墓得不償失

時間:2010-06-18 12:56   來源:南方日報

  王天權認為,以最終獲利為目的並不可怕,但需要把網路推手這樣一個新興的行銷形式制定一個遊戲規則,公眾有知情權,網路推手可以,但需要讓每一個環節都透明化,在營造熱點的同時,即使讓網民知道是炒作也不反感,沒有被欺騙的感覺,當然這需要網路推手的創意更加巧妙。

  中國傳媒大學網路口碑研究所副所長楊飛認為,大可不必視網路推手如洪水猛獸,“網路推手製造的新聞,不是頭條和焦點,充其量是娛樂一下大眾,無傷大雅。”他認為,其實現實中的名人,哪個沒有商業利益在其中呢?網路只是一種工具而已!很多名人背後都是有一定的利益在支撐的,網友不要太傻太天真。

  “炒作作為一種行銷手段,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包括很多廣告、推廣,只要過一點,就遊走在真實與虛假的邊緣。再説,很多炒作,之所以成功,可能因為它使用了一些小技巧、小智慧,但是最根本的是因為它觸到了社會的痛點。”楊飛説。

  “大眾媒體應該承擔守門人的角色”,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留意到,現在很多網路熱點需要傳統媒體二度炒作,説明他們還需要傳統媒體推波助瀾,“但一些媒體卻被網路牽著走,從某種程度上説,喪失了自己的公信力”。他呼籲,網上鑒別資訊真假,對網民而言,是一種挑戰,而對於新聞從業人員來説,應該是必備條件。

  “最重要是不能觸犯法律”,專家們指出,目前,我國並沒有關於網路行銷的針對性法律規範,連新近出臺的《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裏面説到對網民言論自由,知情權方面的內容,也沒有涉及網路行銷。但在廣告法裏的關於虛假宣傳、網際網路相關法律和民法裏面有關侵犯隱私等條文都可以約束。

  ■案例

  鳳姐整容策劃

  只花5萬元

  今年3月底,因開出極為苛刻的徵婚條件而走紅網路的羅玉鳳高調到廣州某醫院接受整容手術,並向媒體宣佈時雷語不斷,聲稱“自身條件舉世無雙”,“非海歸不嫁”。不管整型效果是否如此驚艷,但一輪高調亮相之後,鳳姐帶動該醫院人氣急升。

  這一事件的幕後推手是廣州現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據策劃該事件的總經理劉先生介紹,公司受該醫院委託做事件行銷,劉先生在第一時刻想起了“鳳姐”,跟醫院做溝通後獲得了肯定,於是輾轉找到鳳姐。其後活動經媒體曝光之後,幾乎世人皆知。醫院方面説:“曝光率的提升是幾何級別,就某視頻網站的一個鳳姐整容的視頻,已經有1000多萬的點擊率,這是任何一個傳統媒體都無法做到的。”

  劉先生稱,事實上醫院只給了現象傳媒5萬元的推廣費用,用於嘉賓和媒體的邀約,鳳姐來回機票、住宿,活動製作等費用大概3萬元,最後公司的收益是2萬。當然現象傳媒也給了鳳姐數萬元的邀請費,“我們在各個論壇、相關部落格、視頻網站發的帖子大概只有35帖,其餘都是靠策劃的轟動效應,引起網民關注的。”劉先生認為,這種以策劃為主,網路推手為輔的方式,是網路行銷裏面比較高端的做法。(記者謝慶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