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兒子接受採訪説
孝順就是讓老人吃好穿好
劉明何以寧陪狗兒輸液,不陪住院的母親?
“沒想到我媽這麼看重這事,還把你們請來了!”昨日,劉明這樣解釋,這兩天確實因為每天要帶狗兒到江北輸液,沒去陪伴母親。因為自己離開時,母親病情已經控制下來,並不重,他覺得母親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而狗兒輸液,卻必須有人守著才行,主人不在身邊,就容易亂動,沒法進行治療。
聽了記者轉述的陳梅的心願,劉明有點吃驚。他承認,自己跟母親平日確實交流較少,主要是沒什麼共同語言,有時話説多了不投機難免心煩。他意識裏覺得,孝順只是讓母親過上較好的物質生活,一直以來確實忽略了母親的精神需求,“看來,以後確實應該注意。”
調查
95%老人子女同住
親情交流成奢侈品
廣東省勞動保障部門2006年在對企業退休人員的全面調查中發現,很多老人都有“多餘人”的感慨。精神需要的滿足已經成為很多老人的第一需求。
成都《天府早報》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0%的為人子女者平時很少與父母進行心靈溝通。與父母分居兩處的,53.64%的人平均一週給父母打一次電話;一週至少打3次電話的只有18.79%;89.33%的人通話時間在半小時以內;近三成子女一週都不會跟父母通次電話。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一次性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城市老人收入水準10年間增長了3.1倍,但缺乏精神慰藉卻使很多老人覺得並不幸福。
市老齡委工作人員陳興元説,精神養老確實是個越來越引人注意的新課題,值得重視。目前,我市有490萬老人,95%都是家庭養老,跟兒女一起過。很多子女認為,滿足老人的經濟需要就行了,正常的心靈溝通、親情交往幾乎成了奢侈品。精神歧視和冷落讓老人倍感憂鬱失落,不利於安度晚年。
你真正陪父母的時間不到兩年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你真正陪父母的時間不到兩年
母親節,我們來做兩道算術題:在中國,大部分子女都被父母撫養至22歲左右,這22年,父母的一切都圍著你轉。而據調查,當子女成年工作後,平均一個月真正陪伴父母的時間不到24小時,一年下來只有12天。如果你22歲時,父母50歲,他們就算活100歲,子女平均能陪伴他們的時間也只有12 50=600天,不到兩年。
一位網友説,自己24歲,媽媽50歲了,參加工作後已經4個月沒回家看父母。如果媽媽能活100歲,那還有50年,4個月看一次,這一生還有150次見面機會——這道數學題的答案,讓他震驚。
所以,不要覺得父母一直在你身邊。小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説話、走路、捏筷子、繫鞋帶……當他們老得走不穩路、捏不穩筷子時,你一定要像小時候他們牽你的手那樣,牽住他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