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拼飯”吃出和諧鄰里關係 老伴住院鄰居們都來幫忙

時間:2010-05-06 16:34   來源:雲南網

  

  “開飯啦!”實習生楊帆/攝

  

  劉奶奶一大早就忙著去菜市場買菜

  

  劉奶奶精心準備了許多拿手好菜

  

  劉奶奶用大理的風俗上“跳菜”

  昨天中午12點,康宏小區18幢樓下小花園的石桌上,擺滿了十多道香氣四溢的佳肴。石桌旁的兩張木製飯桌旁,圍站著近30位小區居民:有70多歲的老人、還有牙牙學語的孩童……他們手中都拿著自帶的碗筷,正等著劉奶奶開席。

  去年2月,家住康宏小區的李大爺突然患上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病危通知書都下了好幾次”。俗話説,遠親不如近鄰,小區鄰居得知李大爺住院的消息後,都陸續到醫院看望。如今李大爺康復了,李大爺的老伴劉奶奶為感謝鄰居們,就決定在院子裏擺3桌“答謝宴”。雖説是劉奶奶請客,可鄰居金奶奶、姜女士都主動幫忙做了自己的拿手飯菜端上桌。

  色香味俱全的魔芋辣子雞、滋補養生的蘿蔔排骨湯、東川風味的涼米線……菜飯很快上齊了,鄰居們開始盛飯、夾菜,吃得可開心了。 “金奶奶,您做的包谷飯太好吃了。”“張阿姨,你拌的黃瓜味道不錯,就是有點辣。”“在家只能吃一碗,在這兒我們都要多吃一碗。” 飯桌上,鄰居們邊吃邊聊,其樂融融,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一大家子人在聚餐呢。

  劉奶奶説,小區早就有了“拼飯”的傳統。2006年她家搬到康宏小區後,只有老伴和他吃飯,感覺很寂寞。“我們先是主動邀約鄰居金大媽一起吃飯。時間長了,邀約一起吃飯的人就多了起來,大家自發地從家裏端來可口的飯菜。鄰居們覺得,‘拼飯’不僅好玩,還很溫暖。”“拼飯糰”隊伍壯大後,他們索性把吃飯的地方換到了樓下花園的石桌上。剛開始,“拼飯”的日子固定在每週星期三中午,後來改成了週末。

  “他家老兩口為人都很好。”住在劉奶奶家對門的龔大媽説,平時家裏沒人,劉奶奶都會幫她家看著點門。小區裏,不管誰家有困難,大家都會相互幫助。哪家沒時間看孩子,只要説一聲,閒在家裏的老人都會幫忙照看一天半天。“我們就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飯後,喜歡唱歌的李大爺主動為大家獻歌:“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嘹亮的歌聲響徹小院。

  “是件好事情。”康宏社區管理中心主任胡紅英錶示,小區居民“拼飯”是居民的自發行為,這讓小區裏的鄰里關係融洽了很多,對小區管理也有好處。如今,已有一些小區的居民前來取經效倣“拼飯”。

  劉奶奶上“跳菜”邊唱邊舞

  祝福大夥幸福如意

  昨天上午7點30分,劉奶奶和老伴李大爺就忙開了。蘿蔔燉排骨——這可是劉奶奶的拿手好菜,“排骨要燉軟了,蘿蔔吃起來還帶著排骨的香味,這樣就最好吃了。”廚房裏響起了悅耳的“噔噔”聲,菜刀與菜板奏出了廚房進行曲。

  劉奶奶説,她和老伴是2006年搬到康宏小區居住的。一段時間後,劉奶奶驚喜地發現:這個樓裏的鄰居都很好相處,有事都樂於互相幫忙。“在我小的時候,我父親就喜歡請人到家裏一起吃飯,熱熱鬧鬧真好。”愛熱鬧的劉奶奶和樓裏的金奶奶一合計,決定組織大夥“拼飯”,每家抬來一兩個菜,擺上桌椅,大家來個“露天美餐”。一來二去,“拼飯”就成了小區裏的傳統。

  去年2月,劉奶奶的老伴李大爺生病住院,還下了病危通知。看著老伴住進重症監護室,這可急壞了劉奶奶。

  得知李大爺住院的消息後,鄰居們都爭相趕到醫院探望,忙前忙後幫著照顧李大爺。“30家人都到醫院去了,圍滿了病房。”有了鄰居的幫助,劉奶奶心裏踏實多了。

  劉奶奶根據家鄉大理的風俗,上了8道“跳菜”。“跳菜”就是上菜時,手捧做好的菜肴邊唱邊跳地把菜端上桌。你看,劉奶奶一手拿了花紗巾,一手端著菜,從桌子旁邊一路有節奏地舞動著,隨後將菜放在桌子上。“吃過‘跳菜’的人,都會吉祥如意、婚姻美滿。我希望大家都幸福。”籌辦這次答謝宴,劉大媽雖然忙碌了兩天,但她“不覺得累,很開心”。

  聽聽大家吃飯時都説些啥

  “她真的比親姐妹還要好。”

  “她啊,就是個‘開心果’。”金奶奶説起劉奶奶這個老姐妹高興地説,“每次我們誰有煩心的事,她就講笑話逗大家開心。”每次聊天,幽默的劉奶奶總能把大家逗樂了。“她心好,對人真誠。”金奶奶説,一次自己生病,回老家東川住院,劉奶奶説什麼也要去探望她。等康復後回到昆明後,劉奶奶又每天到她家為她按摩腿、聊天,“她真的比親姐妹還要好。”

  能夠和鄰居相處得這麼好,劉奶奶很欣慰。“人老了,就圖個安定和諧,大家熱熱鬧鬧開開心心,比什麼都好。”劉奶奶説,一頓飯花多少錢都不重要,也都是些家常菜,關鍵是鄰里之間的情意。

  “‘拼飯’是品味鄰里間的真情。”

  “一個人在家,懶得做菜做飯。做出來,吃著也不香。”席間,大家説得最多的就是每道菜的製作方法、口味等廚藝心得。背著外孫女赴宴的張大媽説,她現在已經搬到棕樹營小區與女兒居住。平時女兒上班,每天中午她一個人帶著小孩在家做飯,“吃著也不香”。昨天中午,她特意打的趕到康宏小區赴宴。

  參與“拼飯”的居民稱,“拼飯”雖然費時、費力、甚至有些折騰,但他們都不是衝著可口的飯菜來的,“大家能聚在一起吃頓飯,很高興”。實際是大家一起來品味鄰里間的真情。“這就是我們和諧鄰里的心靈大餐。”

  “隨便做做,還好大家都喜歡吃。”

  每次“拼飯”金奶奶都要親手讓鄰居品嘗到她特製的包谷飯和具有其老家東川特色的涼米線。她得知樓上的劉奶奶要設宴答謝鄰居,昨日一大早,她就到菜市場購買了包谷面和製作涼米線的材料。“一般人還不會做。”金大媽自豪地説。

  除了金奶奶,姜女士烹制的辣子雞也聞名小區。昨日上午,她到自己經營的鋪面開門後,就返回家裏,親自下廚,製作起了劉奶奶委託的魔芋辣子雞。兩個多小時的忙碌後,一鍋色香味俱全的雞肉讓人禁不住要流口水。“隨便做做,還好大家都喜歡吃。”她謙虛地説,從2006年康宏小區開始“拼飯”她多次烹制辣子雞,如今已成了她的招牌菜。平日裏,她沒時間領孩子,交給小區老人照管,很放心。

  首席記者朱勳航 記者錢晨

  

  編輯有話説

  大家不妨也學學“拼飯”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居住條件的不斷改善,鋼筋水泥逐漸隔斷了鄰里之間的交往。尤其是商品房的住戶,誰也不認識誰。鄰里間難得見一面,即使在樓道上見到了也是擦肩而過、互不搭理。大家著力為生計和發展奮鬥,無暇關注別人,鄰里親情關係漸漸淡漠。

  康宏小區“拼飯”吃出和諧鄰里關係的事情經媒體報道後,引起了不錯的反響。俗話説“遠親不如近鄰”,有一個好的鄰里關係,不僅會有個舒暢的心情,遇到困難時還會多雙手。這不,劉奶奶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實,大家不妨學學“拼飯”,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喚醒鄰里之間的親情,打造一個生活環境舒適、人際關係和諧、社會治安良好的和諧社區。鐘玲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馬豐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