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網癮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範疇

時間:2008-11-10 12:43   來源:廣州日報

  日前,我國首部《網路成癮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玩網路遊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範疇。

  打這以後,網路“癮君子”們的問題,就算是正式確診了。要治病,先得找準病根。鋻於網癮,尤其是網路遊戲上癮,對青少年一代眾所週知的毒害,因此,樂觀地看,網癮確診為精神疾病,算得上防病治病的第一步。 

  當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為把網遊成癮認定為“精神病”,即便不算庸醫誤診,至少也是誇大其詞,網際網路只是一種技術或媒介,“人”的墮落不能歸罪于技術進步云云。

  這就需要好好瞅瞅網路遊戲這種21世紀流行遊戲的特殊性。傳統的遊戲,比如下棋、打牌、“抓壞人”,包括近年風靡一時的“殺人”遊戲等等,均有著一個最大的共同點:虛擬性有限。參與遊戲者能很明顯地分辨遊戲劇情與現實之間的區別。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一日千里,網路遊戲的交互性、對現實的虛擬性(或曰虛擬世界的倣真性)都已今非昔比,這就帶來網路遊戲的“黏性”也在不斷增加;而其進一步後果就是,長時間“黏”在網遊世界裏的孩子們,腦海中虛擬和現實的界限愈加模糊。想想看,當這些才剛剛弄明白了童話世界和真實世界區別的“花朵”們,一頭扎進這樣一個更為“倣真”的比特世界,他們將面臨何種迷失——

  2005年5月,一名13歲的網遊玩家模擬遊戲中的飛天,從24層高樓頂上“優雅”跳下;2004年7月,湖北兩名年輕人模倣網路遊戲的“殺人場面”將一名流浪兒童殺死……專家研究,玩遊戲成癮中以沉迷于《魔獸世界》的人居多;媒體披露,網遊“勁舞團”已成青少年“一夜情”平臺……據北京公安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網路成癮患者;這個數字,在上海更高達80%以上……

  當我們的下一代沉湎于其間而不能自拔、神情恍惚而心智受損時,這種所謂的“遊戲”已經不能算遊戲,而成為不折不扣的精神毒品。如果信奉“罪不在網遊”者此時還打算搬出歐美的網遊産業作例子,我要提醒他們:近些年,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中,有識之士早已對網遊上癮現象憂心忡忡,並相繼將網癮納入精神病的範疇尋求防治之道。

  其實不難看出,高唱“罪不在網遊”論調者,不是太天真,而是利益使然。近年,網遊産業一路高歌猛進——2004年中國網遊産業銷售收入為18億元左右,2007年猛增到105億元。試想,這麼大的蛋糕,對網遊開發商也好,對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也罷,恐怕都誘惑不小。於是,對待煙草業的騎墻喜劇再次上演,譴責聲中,“特殊利益集團”埋頭苦幹、力爭上游。這種喜劇,從古到今、從中到外,處處上演,“利”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如果明知某物是致命病毒,又暫時沒找到解藥,卻仍然推波助瀾,任其荼毒免疫力和抵抗力不足的新新人類,這不啻為犯罪。科技的進步固然不可抵擋,但在監管和預防趕不上技術發展的腳步時,網遊産業的韁繩似應暫時被勒緊,“疑罪從有”,將那些有毒品嫌疑的網遊從“創意産業”名單剔除。唯如此,網癮精神病的確診,才算真正有點現實意義。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