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女護士千里迢迢到廈門貼“徵婚”大字報
另類的徵婚方式,也許註定會有失敗的結果。本報報道哈爾濱女孩兒張小寧街頭徵婚後,先後有18個男人致電本報表示要與她相親。
但經過四輪淘汰式相親,沒人博得其芳心。
昨天,張小寧告訴記者,她要離開廈門,回到哈爾濱,回到她的醫院,繼續做她的護士,好好工作。
在廈門街頭徵婚,這一稀奇事在去年12月份鬧得沸沸颺颺之後,張小寧把自己和家人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面對網上、現實生活中潮水般的不理解,甚至罵聲,她堅強地説,她會堅持下去,適當的時候,還會走上街頭,直到找到“如意郎君”為止。
但這一念頭在回哈爾濱的短暫三天裏發生了變化。看到媽媽和奶奶為此生病,她家人成為哈爾濱人評頭論足的對象,她覺得不能再讓家人受傷害,回到廈門後,她告訴記者:我不想再到街頭去,但我還是會在廈門繼續找對象。
現實並沒有她所想的那麼如意,符合她要求、能被她看上的對象沒有那麼好找,尤其是既要滿足“身高1.73米以上”、“有房有車”、“素質高”的幾個要求,又要勇敢地站出來願意跟她結婚,頂受輿論壓力。剛開始她覺得再難也不放棄。
在廈門沒什麼事做的她,找了份有意義的事情——— 給全國污染源普查當義工。當義工每天要深入每個社區,她認識了很多人,跟他們聊天,試著“換位思考”一下男性的感受。“如果我是男的,我也一定會希望找一個有穩定工作的人,找一個特別理性的人。”她説,可是自己現在還是游離的狀態。
她承認,街頭徵婚有點不太現實,做義工的日子裏,她從工作中得到樂趣,人也理智起來。“冷靜地想一想,到街頭徵婚是完全錯了,人都是會衝動的,我想了想,喜歡一個地方 (廈門),喜歡在一個地方生活,也不一定要用街頭徵婚這種方式,現在我終於懂了,我終於長大了。”她説。
離開廈門,也就意味著街頭徵婚的方式失敗。但是她説,她一定還會再回到廈門。
四輪相親 為何和18名男士不來“電”
第一輪:想做朋友就算了
其實,從上次報道到現在的一個月時間裏,本報記者一直在努力幫哈爾濱女孩張小寧找對象,物色良好人選。但是,她沒有一個看上眼。
她在街頭徵婚的消息傳出後,截至2007年12月14日,共有18名男士打進電話,表示想與她相親。剛聽到18這個數字,她的第一反應是 “這麼少啊”。隨後她又説,即使是只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她也認為是值得的。
有5位男士不約而同地表示想跟她“先做朋友,合適再談戀愛,最後結婚”,仍然是那種循序漸進的傳統方式。這顯然和她“突然徵婚,迅速結婚”的想法不一致。“如果是想做朋友,那就算了”,張小寧拒絕了這5名男士。
第二輪:沒有錢萬萬不能
第一輪刷掉幾個男士後,記者幫張小寧先把關,向他們了解情況,並登記年齡、籍貫、婚配與否、對街頭徵婚的想法等,名單上還有13名男士。
在徵得男士的同意後,2007年12月22日,記者將張小寧約到本報,將這些男士的電話交到她手上,讓她先逐一與他們在電話裏聊。在張小寧的徵婚條件裏,對於職業並沒有做要求,但這一條件恰恰成為她和多位男生對不上眼的重要原因。
張小寧聯繫上的男士是貨車司機、包工頭、普通打工者、保安等,結果變得灰心喪氣,和一位男士辯論完“沒有錢萬萬不能”的話題後,表示不想再聊,儘管名單裏還有醫生等。
第三輪:錢太多了不可靠
第二輪過後,只剩下兩名男士。一名男子姓曾,他是所有男士中最符合張小寧徵婚標準的。曾先生的身高遠在1.73米以上,有1.88米,年紀僅27歲,他家的房子也遠不止一套,車子更不用説。
記者安排兩人在蓮花的一家餐廳見了第一次面。曾先生對張小寧的感覺還不錯,第二天發短信給她,問“我們倆有沒有可能(談戀愛)”,但張小寧卻回絕,説“你太有錢了,我害怕”。
曾先生沒有放棄,幾天后再度與她聯繫,有了第二次約會——— 張小寧帶上一個姐妹,和曾先生打了場保齡球。第三次約會,張小寧和曾先生以及朋友吃了頓飯。第四次,曾先生開始和張小寧談婚論嫁,但張小寧還是覺得對方太有錢、太飄,告訴他“我不是貪財的人”,結束這段插曲。
第四輪:他很老實但太矮
最後一位男士,是幫他弟弟打電話的。“我弟弟在外地出差,還沒回來,我先幫他打電話問問。”林先生説。
這回記者特別問了蔡先生的弟弟的職業,一名私營企業主,做的是機械,性格內向、老實,正好符合張小寧的要求。“我比較外向,最好能找一個老實本分的人,説話不要太飄。”她説。
在記者沒有參與的情況下,張小寧和蔡先生的弟弟見了一次面,時間僅幾分鐘。事後記者詢問張小寧感覺如何?她説,對方真的是很老實本分的那種,性格符合,但是,他長得太矮了,才1.6米多,不符合她的身高要求。至此,名單上的最後一名男士也被劃去。 (作者:呂寒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