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四川大學首屆“卓越教學獎”近日揭曉,10位教師分享殊榮,文新學院教授謝謙獲一等獎,將獲50萬元獎金。社會熱議的百萬元巨獎特等獎空缺。
此前,川大最高獎金100萬元重獎一線本科教學教師的消息不脛而走,引發師生及社會的熱議。贊同者認為鼓勵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是進步。而部分人也質疑:設立教學大獎,是一次危機公關嗎?難道獲獎和未獲獎教師之間的差距真有100萬元、50萬元?
對於不同的聲音,川大從多個側面給出答案:對一線教師的獎勵就是要構建專注教書育人的大環境;對教師的獎勵以前一直都有,這次重獎後,還會有更多的一線教師獲得大獎。
重獎一線教師——對過去獎勵的一種延續
對於一項教學獎突然被社會關注,川大教務處處長張紅偉有些始料不及。她説:“對於川大這樣的高校,歷來對教學和科研都很重視,對一線教師的獎勵從未中斷過。”在她提供的名單中,教學名師獎、青年骨幹教師獎等針對一線教學且長期堅持的獎項超過20項。
張紅偉説:“受關注可能因為過去的教學獎側重表彰,而這次在校友及企業的捐助支援下,獎金額高。”
據介紹,川大“卓越教學獎”謀劃已久。兩年前,川大便一直在尋求資金重獎一線教師。去年,川大獲得捐助,其指定用途就是獎勵一線教師。去年5月,川大校務會議決定將每年進行一次“卓越教學獎”的評選,每次獎金額280萬元,其中最高獎為100萬元。實際上,重獎一線教師,國內高校已多有先例,浙江大學等已經為一線教師頒發過100萬元的大獎。
此後,川大召開了多次師生廣泛參與的“卓越教學獎”評選座談會。去年12月,當川大首屆“卓越教學獎”正式開評並被師生熟知的時候,恰逢川大青年教師周鼎在微博上發表《自白書》,痛陳高校教學、科研、職稱評審中的各種弊病。這也是外界把首屆“卓越教學獎”與危機公關相聯繫的原因。
公正評獎——倡導的是正確導向
為何網路上有不同的聲音?川大就此作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師生都支援這樣的重獎,認為這是真正鼓勵教師重視一線教學。對重獎有意見的原因多是認為拿學校的資金亂用,質疑評獎能否保證公平公正公開。
在川大黨委宣傳部部長高中偉看來,消除社會的疑慮,其關鍵是要客觀公正地評獎。
作為一項每年持續的常規性教育教學獎勵基金,川大的目標是要大力表彰師德高尚、教學卓越、學術傑出的一線教師。
為保障評選公開、公正、透明,學校專門成立“卓越教學獎”評審委員會,由院士代表、校督導專家代表、各學科專家代表、校友代表及學生代表等共35人組成,校領導不在其中,並且規定學校中層以上人員不得參加評選。
高中偉介紹,通過教師自薦、師生聯名推薦、學院推薦、校教學督導委員會或教學管理部門推薦等多種方式,一共推出了96位候選教師。今年1月,評審委員會第一輪評審會評議,遴選出30名教師進入宣傳展示和深入考察階段。在此基礎上,評審委員會通過聽課、座談等環節遴選出15名教師進入網路投票環節,網路投票作為重要的參選依據。
網路投票為實名投票,師生通過“校園一卡通”號登錄專門設立的投票網站,網站瀏覽總數高達5.5萬餘次。
此次評選的評審組長石碧院士介紹,評審組對所有候選人的師德、師風、學術修養進行了廣泛調查了解。進入最後的評獎等級時,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其中,獲得一、二等獎的教師,必須要得到所有評審專家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贊同,獲得三等獎的老師,則要達到一半以上評委們的贊同。
“教師一輩子都在默默無聞地工作,不會有驚天動地的事情。”石碧表示,“這種獎勵,是對優秀教師的一種肯定,更是對學生成長的一種關切。”
獲得一等獎的謝謙教授一直向全校學生講授中華文化課文學篇。他上課,沒有人睡覺,也沒有人做作業,只有歡笑聲和掌聲。早在2011年,謝謙便榮獲川大首屆“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獎”。
參與評選的校友代表、成都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馬躍榮説:“研究型大學重視教學值得稱道,而且程式科學公正,樹立了好的導向。”
評價導向——教師是第一身份
為何這次百萬大獎空缺?張紅偉解釋,評審組嚴格按照評審規則通過審查材料、分組討論、大會評議、投票表決等環節,這次候選者中沒有人獲得三分之二以上評委的支援,“但並不代表川大沒有這樣的教師!”
事實上,川大針對研究型大學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明確提出了“教師是第一身份”的評價導向,出臺激勵教師專注教育教學的政策,為專注教學的教師開闢晉陞的綠色通道,迄今已有150多人因此獲得了高級職稱。“卓越教學獎”就是要讓長期從事本科教學的優秀教師的辛勤勞動得到充分肯定與尊重,構建起專注教書育人的大環境。這樣的導向確定,川大便義無反顧。
川大校長謝和平院士説:“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就是希望我們的教師多一點時間留在校園,多一點時間投入教學,多一點時間與學生交流。”(李曉東 危兆蓋)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