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正值畢業季,2013屆畢業生陸續告別青蔥的大學校園,然而,今年不少學子的離校心情與往年相比,多了一絲憂慮。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24日,廣東省大學生簽約率為77.88%,這意味著還有逾兩成大學生畢業未就業。
“就業難”似乎成為了2013年畢業季的代言詞之一,這也讓不少畢業生改變了就業觀念,在沒找到心儀工作之前,選擇先在見習崗位上鍛鍊自己。同時,更多的在校大學生放棄了原有的暑期計劃,開始積極尋找實習崗位,提前為自身求職增加砝碼。
顯然,大學生就業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以及高校、企業的配合與支援。6月底,廣東省政府一口氣推出29條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大力拓展就業崗位。緊接著7月4日,團省委聯合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等10個單位,共同舉辦“展翅計劃”——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一次性向在讀大學生、應屆畢業生和離校未就業大學生提供近8萬個實習、見習崗位。
據悉,由政府部門主導的如此大規模的大學生實習、見習在全國尚屬首次。
1
現狀
vs
7萬“在校生跪求實習崗位”
近六成“無實習經歷畢業”
“親們,跪求實習崗位啊!”、“有去某銀行見習的嗎?”、“某報紙實習怎麼樣?”從上月初開始,記者觀察到市內不少高校的BBS求職版塊上,時常可見各種實習、見習經驗帖和尋找相關工作機會的帖子。
“我本來打算跟兄弟一起騎行去西北,結果打聽到身邊很多同齡人都選擇了找個單位實習,我一下子就緊張起來。”陳同學是中山大學會計專業的大一生,在他看來,甫入大學的大一生就選擇外出實習有點為時過早,到大三、大四再參加實習最適合。
“但是眼看著師兄師姐們為了工作而焦頭爛額,我也免不了焦慮。”再三權衡,陳同學最終放棄了騎行計劃,選擇了一家外資銀行,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實習。“這次就當做試水,選了一個跟本專業搭邊的行業,看看自己喜不喜歡,也希望對日後的就業有幫助”。
7萬受訪學子想見習實習
焦慮的不止陳同學一個人。暑假還沒開始,大二學生小劉的父母已為他張羅著找實習單位的事。“我在網上投遞了差不多10封實習簡歷,但都石沉大海,乾脆直接通過家人的關係幫忙算了。”南昌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小劉告訴記者,目前他已在一家頗有名氣的建築設計公司實習,“現在連找個實習都要托關係,等到要真正找工作時該怎麼辦?”小劉感嘆道。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目前大學生對實習、見習的需求頗大,受訪學生表示,時下用人單位更關注他們的實操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因此,提前進行實習、見習,一邊鍛鍊自己的綜合能力,一邊積累工作經歷。
據團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部長蔣巍介紹,上月初,團省委、省學聯對廣東省大學生暑期見習計劃和意向開展了大規模的摸底調查,調查共覆蓋了省內高等院校60所。調查結果顯示,希望利用假期開展實習、見習的學生達7萬人,其中有近一半的大學生希望在假期裏返回家庭居住地所在城市進行實習、見習。
“其實,實習和見習對我們來説都很重要,未畢業就事先進行實習,可以提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些領域有短板、哪些領域更有優勢。而畢業後的見習經驗,又能在得到一定收入保障的同時,相對自由地體驗自己與用人單位的契合度”,中山大學大三學生劉洋的話道出了不少學子的心聲。
“零工作經歷”畢業生大有人在
然而,記者也發現,實習機會並非唾手可得。有條件的學生多選擇通過家人、師兄師姐等關係尋找單位,其餘的學生則以網路投遞、仲介機構、報刊招聘版為主,但成功率尚待提高。久而久之,也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這邊是大學生對實習的渴望,那邊是大學生“無實習經歷”畢業的尷尬。
上月,人人校招網發佈了《2013大學生實習反饋調研報告》。數據顯示,通過實習轉正是當下大學生獲取工作機會的渠道之一,超五成大學生可通過實習轉正。調查也發現,截至今年4月,只有40.5%的大學生在校期間參與過實習求職,近六成大學生將會以“零工作經歷”的狀態加入到求職大軍中。
2
癥結
能將企業、高校、學生聚合的力量何在?
事實上,實習雖好,並非所有實習崗位都能得到學子們的好評。因為工作性質含金量低、工作內容瑣碎等原因,好不容易求得的實習崗位也受到不少“過來人”的“吐槽”。
實習內容含金量低遭質疑
上述報告顯示,大學生實習時長普遍偏低,超半數實習生實習時長不足2個月,且46%的人在實習過程中只接觸到部門基本工作,25.1%的大學生表示,在實習中只能從事初級的支援性工作。報告還提到,大學生實習中困擾主要源於工作內容瑣碎、用人單位支付薪酬過少、工作中缺乏指導。
“我很懷疑發傳單能否提高我的實踐能力,但我能找到的實習機會並不多。”廣州大學一名大二女生告訴記者,她曾經到一家家教仲介實習,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街上發傳單並回答市民諮詢。公司會按每天發出的傳單數量給予報酬,同時公司還承諾如果有人願意來請家教,她還可以得到部分提成。雖然有錢可掙,但在她看來,自己並未學到實踐技能,想通過打工接觸社會鍛鍊能力的計劃也沒有實現。
對於實習生的困惑,哎呀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國富説,很多時候,缺乏實操的大學實習生確實只能從最簡單、最普通的事情做起,但並不意味著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實習中很多工作不是‘要你做’,而是‘你要做’的,首先態度要積極,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嘗試機會,對希望從事的工作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見習實習推廣工作不夠成熟
人力資源專家蘇登光坦言,目前國內的學生實習、見習推廣工作還不夠成熟。一方面,學生尋找社會實踐和實習機會的途徑並不太多,學校推薦、個人尋找佔了很大的比例;另一方面,仍有部分家長和學子認為學生的主要工作是學習,在校期間把功課做好就行,參加實習有耽誤時間之嫌。
蘇登光介紹,除了一些跨國公司和國內名企,鮮有公司有相應的實習計劃和人才儲備計劃。知名度不夠響亮的國內企業雖然曾在學校內和網站上發佈過假期招聘實習生的消息,但由於自身的知名度有限,往往應者寥寥。同時,不乏有的企業還會給人以招募廉價勞動力、招收臨時工的印象,這也容易導致實習、見習計劃的擱淺。
儘管每年假期,各級相關部門都會先後推出一系列面向在校學生或畢業生的實習、見習計劃,但所能提供實習崗位數量相當有限,相對龐大的大學生求職群體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
教育專家宋承昊認為,一些企業雖然提供實習或見習崗位,但並沒有在此方面花費精力進行精心安排,不少學生還沒有意識到實習、見習的重要性,過程中不認真對待工作機會,與此同時,學校在實習、見習環節也沒有安排人力進行組織協調。
受訪專家表示,面對實習、見習推廣計劃,由於資訊不對稱、資源整合不到位等原因,企業、院校、學生之間缺乏一種將三者粘合聚攏的力量,這一力量應來源於政府。
3
破題
8萬崗位不拘一格求才
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廣東省政府在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方面動作頻頻。
面對“最難就業季”,6月底,廣東省政府一口氣推出29條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大力拓展就業崗位。
7月4日,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團省委聯合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等10個單位,共同舉辦“展翅計劃”——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一次性整合近8萬個實習、見習崗位,供在讀大學生、應屆畢業生和離校未就業大學生實踐。
為大學生提供前就業服務
團省委書記曾穎如告訴記者,今年下半年,全省又將有數十萬高校畢業生踏上求職征途。秋季招聘是各大企業最為看重的人力擴張節點。對於下半年即將走上求職道路的應屆畢業生來説,暑期通過參加“展翅計劃”提高個人社會工作能力、豐富經驗增加就業籌碼、進一步清晰就業訴求和職業規劃,就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大一大二談戀愛,大三憋論文,大四開始著急,可是這時找工作的壓力已近在眼前了。我們想讓學生從大一開始養成職業規劃的習慣,從現在開始就考慮將來要做的事。”談及“展翅計劃”的初衷,蔣巍説,希望引導更多大學生參與實習,通過實習和體驗對自己的人生有個科學合理的規劃。
在團省委學校部副部長劉悅看來,如果不做好大學生前就業服務,即使在經濟好轉的年代,就業問題依然是嚴峻的。“我們在策劃過程中也跟很多單位、企業進行過溝通,一方面就業難,一方面企業出現用工荒。很多大學生不願意去粵東西北,對自己的職業預判沒有清楚的定位,這種資訊的不通、對行業的不了解,都會造成人員和崗位的緊俏。”
劉悅認為,如果學生有更好的職業體驗,能在就業前對行業加深了解,提升自身的就業能力,即使在經濟不景氣或行業結構調整的情況下,學生也能懂得合理定位自己,進行人生規劃。從而在面臨緊張的環境時,就業得到科學的改善。
機關、企業、社會組織崗位囊括其中
近8萬個實習、見習崗位,具體如何分配?崗位設置有何特色?團省委副書記池志雄介紹,“展翅計劃”主要分為10個項目,包括大學生走進省直單位、優秀民企、社會服務機構、進駐企業農村一線擔任科技特派員助理或科研助理、基層服務等。
其中,實習活動集中在今年7月至8月開展,見習活動和就業創業服務活動則貫穿全年。活動所提供的近8萬個崗位中,目前已有近2萬個崗位通過學校和用人單位直接安排,其餘的5萬多個崗位將按照公平、公開、機會均等的原則,通過網路完成崗位的匹配對接。
記者查閱崗位表發現,提供實習、見習崗位的單位,既有省衛生廳、省交通廳、省司法廳、團省委等省直機關,也有省移動公司、省聯通公司、省電信、中石化、中國農業銀行廣東分行、廣州鐵路公司等央企。此外,各地民企、鄉鎮(街道)、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也將提供大量的崗位。
本次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央企的廣泛參與也成為活動的亮點之一。截至7月8日,上述三大單位總共提供了23635個崗位。對此,池志雄解釋,其實早在2010年,廣東早已開全國之先河,率先頒布了《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與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規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必須按一定比例接收大學生實習和見習。依據摸底調查的結果和了解青年普遍訴求之後,團省委通過積極發動、對接、挖掘、整合,最終成功徵集到如此大數量的崗位。
用人單位應制定見習實習計劃
“‘展翅計劃’更倡導的是公益崗位的實習、見習,具體體現在見(實)習中,用人單位和學生以一種公益的心態去看待。”劉悅舉例説,以前一些好的用人單位,在招實習生時,也青睞于中大、華師等211高校學生。但其實實習不需要這麼苛刻的門檻。“不管是省直單位還是大型國企,除特殊崗位和有明示要求的專業性崗位外,一般對學生就讀院校、專業、年級、學歷、性別等不作區分與要求。”
與此同時,對於不少學生認為“實習就是打雜”的現象,“展翅計劃”也對各地、各單位在提供實習、見習崗位的同時,要制定見習實習計劃,合理安排與大學生知識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內容。
而談及此次“展翅計劃”提供的基層實習崗位時,蔣巍則特別提到原則上鼓勵學生回原籍實習,促進人才回流。
“首先可以節省成本。就近就便實習,崗位可以細化到街道,解決大部分學生的交通、住宿等基本問題。其次是通過有計劃的引導,促進人才回流和地區之間人才的流通。現在大部分人才都集中在珠三角,地方人才缺口大。”蔣巍認為,很多大學生之所以不願意回家鄉就業,與他們沒有機會了解家鄉的就業機會息息相關。
學會從學生
轉變為社會人
■企業説
“在求職的最初階段,僅憑一頁或幾頁簡歷,沒有任何實習經驗和成果,很難證明一個人能勝任一份工作。”廣州賽萊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海桂告訴記者,擁有實習經驗的求職者,確實會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
中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黨委辦公室主任葉長春表示,畢業生中心態開放、性格踏實、道德品質良好、吃苦耐勞及團隊意識強的群體較受企業的歡迎。他建議,大學生要慎重選擇實習、見習,了解自己的真實訴求,找到合適自己的企業和崗位,“實習、見習單位會影響職業習慣和素養的養成,所在企業的管理理念、工作流程和文化等也將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産生一定影響”。
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黃麗萍則點出了實習的真正目的:只有短短兩到三個月的實習期,其實並不能得到技能上的提升。其根本目的,一是為了讓所學技能有所實踐,二是通過實習認清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學校與社會的差距,最重要的是通過實習,學會如何從一個學生轉變為社會人。
把實習當作
正式工作看待
■專家説
智聯招聘高級人力資源顧問孟廣建議,找實習崗位要像正式找工作那樣應對,實習時應該積極主動去學習,通過實習了解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公司的需求,為高峰期的找工作做準備。
孟廣表示,近年來部分企業對實習生數量的需求有所減少,但總體上看,企業對實習生的需求一直比較大。大企業給予的實習崗位的職責和工作內容更為規範,如果去中小型企業實習,將其中的經驗總結一下,也是很好的收穫。
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表示,實習生轉正為正式員工,這是用人單位求才、大學生求職的最好捷徑,因此倍感求職壓力的大學生應該珍惜好的實習機會。“實習有用嗎?答案很簡單,用心的實習有用,體驗也罷,學習也罷,不是企業給的,而在於實習生是否自覺自願,否則實習不會是通往工作的階梯”。(張西陸 彭文蕊 徐志豪 蔡立)
[ 責任編輯:張瑞宸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
原稿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