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各地高考放榜,“高考狀元”們的姓名和各種事跡開始滿天飛。總而言之,他們基本上都是“神童”。
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最近表示,上海不對各區域、中學的考生高考成績進行排名。多年來上海採取了直接把成績單寄給考生的辦法,最大限度杜絕排名現象的出現。的確,高考成績應該成為隱私。這種做法體現了一種冷靜和理性,值得讚賞。
每年高考季,有兩樣東西最吸引人們的眼球:“滿分作文”和“高考狀元”。説到底,都跟分數有關。與“滿分作文”相比,“高考狀元”更加對象化、具體化,更蘊含著“個人崇拜”的味道。在應試教育氛圍仍然濃厚的今天,“狀元”被人追捧,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不過,社會輿論實在不必再去推波助瀾。
不可否認,“高考狀元”們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但這並不等於他們在各方面都做到了最好。“捧殺”也是殺,我們不要把他們的心理預期抬得太高。他們都還是孩子,今後的道路還很長。當他們進入大學,會發現身邊有一批同樣出色、甚至更加出色的學友;當他們進入社會,會發現成功者不見得都是當年的“狀元”。一個常年頂著“盛名”的人,壓力是很大的,何況是個孩子。古話説得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給他們一個清靜的空間,讓他們保持一顆平常心,有什麼不好?
對“高考狀元”的片面追捧,著實也不科學。“狀元”固然厲害,那麼“榜眼”“探花”厲不厲害?那些同樣考了高分的同學厲不厲害?他們之間,彼此也許只有一分之差。那些考分平平、乃至落在分數線以下的同學,身上也有可取之處。這個世界不能沒有評判的標準,但標準既要“精確性”,也需要一定的“模糊性”。
也許是我們外人多慮了,是我們在瞎操心。處在輿論熱點中的“高考狀元”們,或許正在盤算怎麼度過這個美妙的“悠長假期”,或許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埋頭準備。如果是這樣,那麼最好不過。
總而言之,筆者希望別再把“高考狀元”曝曬在大庭廣眾下,給他們留一點隱私;希望“狀元”們別太把一次考試的成績當回事,過得輕鬆,活得自我。
[ 責任編輯:王怡然 ]